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单位,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常见于民歌及大型乐曲中。其长度受作品速度、节拍和体裁影响,通常由二或四乐句构成,也可能呈现单乐句、多乐句或一气呵成的形态 [1] [4-5]。
乐段以单一主题为基础,通过和声展开乐思,并以完满终止为典型结束标志。根据结构可分为方整性与非方整性;按调性布局分为单一调性、转调及开放结构乐段;根据终止式差异又有收拢性(完全终止)与开放性(半终止)之分 [3]。既可作为独立曲式存在(如民歌),也可作为大型作品的组成部分,结构上可分解为乐句、乐节及乐汇层级 [1] [4]。
该术语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中国,在民间音乐理论中被称为“段式”。中西乐段结构存在共性,但中国民间音乐中的乐段运用更注重灵活性与自由性。
乐段特征
播报编辑
3.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 这些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乐段, 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但也有由三个、五个或更多乐句组成的乐段, 或由一个独立乐句组成的乐段。
4.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 在陈述、发展和结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因此,和声和旋律的完满终止是乐段结束时的典型标志。乐段可结束于开始时的调性, 亦可结束于关系调或其他调性的完全终止上,后者称为转调乐段。
6.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作为独立作品(特别是器乐曲)的乐段, 一般比作为乐曲的一部分的乐段具有较复杂的形式。这是由于在独立作品中, 乐段不仅有主题的陈述、巩固和结束,还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甚至是规模很大的发展。
结构分类
播报编辑
3.从乐段的调性与终止和声来看,可分为单一调性的乐段、开放结构的乐段、转调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