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斗(1843年—1916年),祖籍山东,清末民初吉商代表人物,与徽商胡雪岩并称“南有胡雪岩,北有于文斗” [2]。他早年迁居东北,在郑家屯创办“丰聚当”(后更名为“丰聚长”商号),经营范围涵盖粮食、木材、食盐等多个领域,商号网络辐射东北及京津、蒙古地区 [3-4]。其事业发展中注重开拓创新,率先开发辽河航运、组建船队、支持铁路建设,并在民族危难时资助抗日武装 [2-3]。于文斗因与张作霖、吴俊升结为挚友,并促成其女于凤至与张学良的婚姻,成为近代东北政商关系的重要联结者 [3-4]。
- 生卒年份
- 1843年—1916年 [2-3]
- 出生地
- 梨树县 [3]
- 主要成就
- 创立丰聚长商号体系 [4]
- 历史称号
- 吉商泰斗 [1]
- 重要关系
- 张作霖亲家 [1]
家世与早年经历
播报编辑
祖籍山东,明末清初迁居东北,初居梨树县大榆树村,后因辽河洪灾迁至怀德县大泉眼村。自幼随父务农经商,建立完整农业产销体系 [3-4]。
商业版图建设
播报编辑
清同治元年(1862年)于郑家屯创办“丰聚当”钱庄,后扩展为综合性商号“丰聚长”,在营口、奉天等地设立分号,经营粮食、木材、食盐等商品。鼎盛时期商号网络覆盖东北三省及天津、蒙古等地 [3-4]。
政商关系与军事支持
播报编辑
1902年起资助张作霖部队军饷,后与吴俊升共同解救张作霖脱险,三人结为生死之交。其女于凤至与张学良的联姻进一步巩固了与奉系军阀的关系 [3-4]。为保障商业安全,多次出资支持吴俊升、张作霖扩军驻防 [3]。
社会贡献
播报编辑
- 农业开发:购地垦荒种植御用大米,参与四洮铁路建设 [3]
- 民生保障:1912年低价转让土地给农民 [3]
- 抗日支援:1916年资助抗日武装并亲赴前线劳军 [3]
- 教育传承:其女于凤至继承家风,创办新民小学 [4]
家族与后世影响
播报编辑
1956年家族后人将全部家产捐献给国家 [3]。其故居纪念馆于2025-08-06开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