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Xiantao City),旧称沔阳,湖北省直辖县级市 [1] [41],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位于湖北中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邻省会武汉,西连荆州、宜昌,处在湖北“两江”(长江、汉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仙桃市辖4个街道、15个镇 [52]。2024年末,仙桃市常住人口108.16万人。 [130]沔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 [101]
仙桃市原名沔阳县,梁天监二年(503),置沔阳郡,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民国时改沔阳州为沔阳县,直属湖北省。2025-08-06,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1994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仙桃市列为省直管市(副地级市) [12] [92]。仙桃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 [107]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 [15]
仙桃市是国家园林城市 [3]、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4]、国家卫生城市 [5]、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6]、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市,六次跻身中部县域十强, [80]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 [7],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18年12月,《湖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将仙桃市列为中等城市 [10]。
2024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25.13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7.93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3.17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4.04亿元,同比增长5.6%。 [126]
- 中文名
- 仙桃市
- 外文名
- Xiantao City
- 别 名
- 沔阳、复州、沔州
- 行政区划代码
- 429004
- 所属地区
- 中国湖北省
- 面 积
- 2538 km2
- 下辖地区
- 4个街道、15个镇
- 政府驻地
- 沙嘴街道
名称衍变
播报编辑
古时,汉水之南,有一条支流,名曰“锦瑞河”。河由老矶头处入口,绕龙华山的延脚南流后而向东,形成“凤颈分流”的两河三岸三角洲的龙华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减缓汉江流速,使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形成码头,由此得名“尖刀嘴”,传扬于千里汉江。
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府派官驻此统领船运事务。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驻军防匪。自此商贾云集,日渐繁荣。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布防,取名曰“仙镇哨”,继而设行政机构于此,命名曰“仙镇公署”,形成统一镇区。后命名为“仙桃市镇”,一直沿袭。1952年,沔阳县治迁入仙桃市镇。1986年,撤县建市,以县治地名为市名。 [108]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先秦时期
西周建立后,周成王封鬻熊之后于荆山子男之田称荆楚,春秋时为郧国、州国地,东周桓王十一年(前701年),郧、州、隋、绞、廖等国伐楚,为楚国所灭,遂属楚地,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于江上而不返;楚平王游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西魏大统十七年(550年),废州陵、惠怀二县,并云杜、沔阳二县置建兴县。北周置复州,州治建兴县,旋为沔阳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直隶防御州,领竟陵、沔阳二县。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废玉沙县,并玉沙县地入州,沔阳为直隶州,直属湖广政司,领景陵县(天门)。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
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属汉阳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北境沔阳州,州治沔阳城。三十年(1765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制,直属湖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25-08-06,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建国初期设沔阳专署。
2025-08-06,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124]。
自梁天监二年起,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至1951年,仙桃(沔阳)先后20次为郡(州、路、府、专署)治所,共计898年。
古沔阳地域宽广。仅以隋大业三年的沔阳郡而言,东起汉口,西含监利全境,南抵长江,北括竟陵,相当于今仙桃、汉阳、汉川、天门、监利、洪湖和潜江(东部),共7县市区。1951年析沔阳南境置洪湖县;洪湖西侧划入监利县;汉江以北从多祥穿沉湖、张池口、玉皇关至脉旺,划归天门、汉川二县;同时天门县汉江以南之毛嘴区划入沔阳县。至此,东南与洪湖以东荆河南支为界,西南与洪湖、监利以东荆河主流为界,北面与天门、汉川以汉江为界,东邻汉阳,西接潜江。 [11-12]
自然地理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介于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之间,东邻武汉市汉南区、蔡甸区和汉川市,西与潜江市毗邻,南滨东荆河,与洪湖市、监利市隔河相望,北临汉江与天门市、汉川市一衣带水。东西端长78千米,南北宽35千米,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 [15]
仙桃市
气候
四季的划分是以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各季起止时间大致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约70天),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约120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约65天),11月下旬版次年3月上旬为冬季(约110天)。具有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的特点。
地质
- 地层
全市境地层从新到老、从上至下依次有第四纪、第三纪、白圣纪及时代更老的地层埋藏着,而地表可见及的地层,则绝大部分地区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的松散堆积层,仅在沙湖以南地区有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松散堆积层。 [103]
- 地质构造
县境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I级)。两湖断拗(I级)、江汉断陷(级)。县境东半部属“沔阳凹陷”(W),“通海口凸起”(H)横跨上半部,西部则属“潜江凹陷”(H)东沿。 [103]
地形地貌
仙桃市地质结构绝大部分地区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的松散堆积层,仅在沙湖以南地区有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松散堆积层。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斜。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份半水”的格局。 [15]
水文水利
水文
仙桃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省级河流3条共206公里;市级河流33条全长805公里;镇级河流324条,长1605公里;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0个,总面积14.58平方公里。 [105]
水利
仙桃市基本形成了由汉江干堤、杜家台分蓄洪区堤防、东荆河干堤和汉南~白庙长江干堤连接而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仙桃境内堤防全长257.82km,其中仙桃市境内汉江右岸堤防长91.2km,杜家台分洪区堤防73.45km,东荆河干堤长57.17km。仙桃堤防穿堤闸站一共43座,其中汉江干堤12座、杜家台分洪道左堤6座、杜家台分洪道右堤2座、北围堤1座、西围堤5座,东荆河干堤17座。 [106]
土壤
按地貌分为淤砂平地、高亢平地、低湿平地、洲滩平地、滨湖平地5个类型,就土类划分为水稻土、早地土、草甸土3个大类,7个亚类,13个土属,185个土种。 [104]
自然灾害
仙桃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雪雹灾、风灾、地震等。 [109]2023年全市共遭受八次自然灾害,分别为4.3风雹灾害、5.26洪涝灾害、6.11风雹灾害、6.19洪涝灾害、6.29洪涝灾害、8.1洪涝灾害、8.27风雹灾害、10.6洪涝灾害。八次灾害过程共造成仙桃市18828人受灾,其中因灾死亡2人,因灾伤病2人,紧急转移分散安置5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63.93公顷,成灾面积432.73公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213.6公顷;林地受灾面积1.2公顷;因灾损坏房屋240户267间,其中严重损坏房屋33户56间、一般损坏房屋207户211间;工矿企业受损13个,受损商贸网点数量1个,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3.32千米;直接经济损失2587.78万元。 [110]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仙桃市境内河湖密布。截至2011年,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千米。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千米,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千米,流域面积2520平方千米;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杨林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千米,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千米。
仙桃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8亿立方米,多为涝水排泄;汉江、东荆河平均过境容水量分别为445.6亿立方米、47.7亿立方米,是仙桃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储量在5.10—7.10亿立方米之间,有补给保证的承压力开采资源为5.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可开采水量21.4万立方米,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水库”。 [14]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仙桃市土地利用情况如下:
(一)耕地114912.89公顷。其中,水田66192.96公顷,水浇地6253.42公顷,旱地42466.51公顷。
(二)园地840.27公顷。其中,果园475.55公顷,其他园地364.72公顷。
(三)林地6091.70公顷。其中,乔木林地2285.63公顷,竹林地5.04公顷;灌木林地45.82公顷,其他林地3755.21公顷。
(四)草地451.76公顷。其中,其他草地451.76公顷。
(五)湿地3769.06公顷。内陆滩涂3769.06公顷。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980.9公顷。其中,城市用地5651.87公顷,建制镇用地4675.93公顷,村庄用地22260.71公顷,采矿用地107.61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84.78公顷。
(七)交通运输用地4879.89公顷。其中,铁路用地216.73公顷,公路用地2263.27公顷,农村道路2324.55公顷,机场用地51.82公顷,港口码头用地22.94公顷。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207.61公顷。其中,河流水面6263.75公顷,湖泊水面1951.66公顷,坑塘水面65997.33公顷,沟渠10846.4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2148.45公顷。
(九)其他用地773.9公顷。其中设施农用地735.94公顷,田坎37.96公顷。 [102]
矿产资源
仙桃市发现矿产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4种,包括能源矿产(石油)1种,化工原料矿产(岩盐)1种,建筑材料矿产(砖瓦用粘土)1种;此外地下水丰富、水位高、资源量大。至今尚未发现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
仙桃市已探明马王庙、拖市、白庙三个油气区,查明地质储量1067万吨,可开采储量800万吨;市域内含盐面积约273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三伏潭、吊堤口、毛嘴等地,预测资源量34亿吨。砖瓦用粘土矿山分布广,规模小;投入勘查新发现排湖地热和赵西垸地热,其中排湖地热保有资源量3.58兆瓦,赵西垸地热保有资源量2.44兆瓦。 [59]
生物资源
- 植物资源
仙桃市有野生药用类植物90余种,其中半夏、地骨皮为名贵药材,枸杞被广泛开发利用;林木类植物95种,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皂荚树、重阳木等;有水生类植物3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莲、菱、藕、茭白、荸荠等;有蔬菜植物12科、70余种;有花卉66科、178种。 [14]
- 动物资源
仙桃市有兽类动物獐、麂、兔、獾、黄鼬、野猫、刺猬、水獭等10余种,其中水獭、黄鼬是珍稀野生毛皮动物。野生禽类有大白鹭、野鸡、野鸭、大雁、黄莺、獐鸡、鱼鹰、猫头鹰、布谷、氽鸡等50余种;家养禽类有鸡、鸭、鹅、鸽、鹌鹑等。有鱼类78种,分属9目20科,其中鲤科鱼占57.7%,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青、鲢、鳙、鲤、鲫鱼和团头鲂等,其中匙吻鲟、银鱼、鳜鱼、叉尾鮰、江鲈和中华倒刺鲃等属珍稀鱼类。有软体动物17种,其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背角圆齿蚌、短褶矛蚌等是加工贝雕的优质材料。有爬行动物13种,其中龟、鳖是高级营养滋补品。有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蟹经济价值高。有昆虫类49种,用以养殖的有蚕、蜜蜂等。 [14]
- 自然保护区
湖北仙桃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仙桃市城区东南部,是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演变的典型缩影,拥有集草本沼泽、河流、湖泊和人工湿地于一体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有鸟类15目36科17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白头鹤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灰鹤等25种,被列入IUCN红色濒危物种名录的鸟类11种。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93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849.6公顷,湿地率达95.4%。 [111]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2025-08-06,经湖北省政府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杜湖街道。 [51]
截至2024年5月,仙桃市下辖4个街道、15个镇:干河街道、龙华山街道、沙嘴街道、杜湖街道、郑场镇、毛嘴镇、剅河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彭场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通海口镇、陈场镇;另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农场、1个工业园区、1个风景区: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湖原种场、九合垸原种场、排湖风景区。共有624个村、65个社区。仙桃市人民政府驻沔州大道特1号。 [13]
政治
播报编辑
人口
播报编辑
人口数量
根据仙桃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5-08-06零时),仙桃市常住人口为1134715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75085人相比,减少40370人,增长-3.44%,年平均增长率为-0.003%。 [45]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常住人口109.32万人,其中,城镇67.16万人,乡村42.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43%。年末总户数42.0万户,比上年下降0.2%;户籍人口150.04万人,下降0.6%。全年出生人口6384人,出生率为4.25%;死亡人口8886人,死亡率为5.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7‰。 [91]
2024年末,仙桃市常住人口108.16万人,其中,城镇67.55万人,乡村40.6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45%。年末总户数41.57万户,比上年下降1.0%;户籍人口146.96万人,下降2.1%。 [130]
民族
仙桃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23年有32个少数民族,即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回族、黎族、壮族、侗族、畲族、土族、瑶族、满族、白族、布依族、布朗族、傣族、穿青人、东乡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水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彝族、仡佬族、傈僳族等,有少数民族人口1万人,其中回族700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回族镇1个,即沔城回族镇。100人以上少数民族村11个。仙桃市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回族主要聚居在仙桃城区和沔城、郭河、通海口等3镇外,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22个镇(街道、场、区)。在沔城回族镇,有沔城回族镇中心学校1所。 [70]
语言
沔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较,在某些方面有其独具的特点。仙(桃)彭(场)沙(湖)片:三伏潭区夏市以东沿通顺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包括胡场区、仙桃镇、彭场镇、沙湖区、杨林尾等区镇。北抵汉江,南接郭河、张沟、东荆河东北交长墙口、西流河。面积约为720多平方公里,使用该片方言的人口有40多万。可认为是沔阳话的代表片。该片ts、t8'、8、混入ts、ts'、s中,而f、X不混,in、i,on、混而不分。 [101]
宗教信仰
2017年,仙桃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全市有宗教教职人员158人,信教群众14万余人。全市有正式登记的宗教团体4个,即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基督教协会。全市有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9处,其中,佛教场所39处;道教场所17处;伊斯兰教场所6处;基督教场所2处,即仙桃基督堂、仙桃基督堂陈场点;天主教场所5处,即彭场许湾天主堂、沙湖芦庄湖天主堂、杨林尾塘嘴天主堂、龙华山黄林天主堂、仙桃天主堂。 [112]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1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9.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8.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97.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3.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8:42.7:4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3034元。 [69]
2022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三次产业占比为12.10%:45.57%:42.33%。 [67] [125]
2024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2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7.93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3.17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4.04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11.1:44.1:44.8调整为12.3:42.9:44.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35万元,比上年增加0.76万元。 [130]
2024年,仙桃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按产业划分,第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3%、0.4%,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7.7%。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40.7%、17.3%。分行业看,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2%。全市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9.9%,建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4%,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市投资8.6个百分点,全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7.7%,比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9.9%,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4.1%。 [130]
2024年,仙桃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1.68亿元,比上年下降1.0%。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0.03亿元,增长5.1%,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9.03亿元,下降4.8%,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5%。财政总支出106.85亿元,增长2.0%。
第一产业
2023年,仙桃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0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7.23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增长0.3%。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5.54亩,减少0.58万亩;小麦种植面积39.46万亩,增加0.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1.42万亩,增加0.0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5.69万亩,增加0.5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71.31万吨,比上年增加0.98万吨。谷物产量68.96万吨,增产1.0%。其中,稻谷产量54.53万吨,增产0.5%;小麦产量7.81万吨,增产4.3%;玉米产量6.02万吨,增产1.2%。大豆产量1.85万吨,增产20.1%。全年棉花产量0.90万吨,下降4.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4.48万吨,增长6.1%;油菜籽产量13.4万吨,比上年增0.47万吨,增长3.6%。 [91]
2023年,仙桃市猪肉产量3.21万吨,比上年下降22.1%。禽蛋产量2.03万吨,增长4.6%。年末生猪存栏29.88万头,比上年下降10.4%;全年生猪出栏41.2万头,下降24.0%。
2023年,仙桃市水产品产量31.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全年渔业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全年黄鳝产量8.01万吨,同比增长11.1%。 [91]
2024年,仙桃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39.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8.63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增长0.8%。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5.58亩,增加0.04万亩;小麦种植面积40.85万亩,增加1.3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1.52万亩,增加0.1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5.81万亩,增加0.1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71.57万吨,比上年增加0.26万吨。谷物产量69.18万吨,增产0.3%。其中,稻谷产量54.92万吨,增产0.7%;小麦产量7.75万吨,减产0.7%;玉米产量5.98万吨,减产0.5%。大豆产量1.86万吨,增产0.8%。全年棉花产量0.88万吨,下降1.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6.83万吨,增长3.7%;油菜籽产量13.41万吨,比上年增0.01万吨,增长0.1%。 [130]
2024年,仙桃市猪肉产量3.16万吨,比上年下降1.4%。禽蛋产量3.01万吨,增长48.3%。年末生猪存栏27.75万头,比上年下降7.1%;全年生猪出栏40.79万头,下降1.0%。
2024年,仙桃市水产品产量32.54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黄鳝及小龙虾产量占总产量48.98%,黄鳝产量10.31万吨,增长28.1%;小龙虾产量5.63万吨,增长28.1%。
第二产业
2023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6.6%。轻工业增长4.4%,重工业增长27.0%。全市纳统的3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53.3%。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得益于新入库企业拉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2.6%、146.7%、127.1%。
2023年,仙桃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8.78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电子电气产业完成88.66亿元,增长11.8%;食品产业完成106.35亿元,增长8.5%;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67.31亿元,增长5.7%;纺织服装产业完成44.88亿元,下降42.6%;非织造布产业完成223.47亿元,下降8.5%。
2023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下降3.3%,产品销售率为95.5%,出口交货值下降23.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26亿元,下降13.0%。
2023年,仙桃市新增入统建筑业企业13家,全市在库建筑业企业达到70家,同比增长16.7%。全市建筑业共完成总产值162.47亿元,同比增长6.2%。全年共签订建筑合同额同比增长3.2%,其中本年新签建筑合同额同比增长4.8%。全市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1.5%,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8.4%。 [91]
2024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5.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1%。轻工业下降1.3%,重工业增长18.8%。全市纳统的3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76.7%。其中,汽车制造业和电力、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得益于新入库企业拉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7.0%、32.6%、30.8%。
2024年,仙桃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8.2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87.92亿元,增长29.7%;电子电气产业完成112.09亿元,增长26.2%;新材料及医药制造产业完成143.26亿元,增长7.1%;纺织服装产业完成47.81亿元,增长3.6%;食品产业完成109.33亿元,下降0.2%;非织造布产业完成200.22亿元,下降1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8%,产品销售率为93.8%,出口交货值增长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4亿元,增长8.9%。全年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25.8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52.8%。 [130]
2024年,仙桃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73.20亿元,同比增长9.0%。从签订合同额看,本年新签订合同额160.80亿元,下降7.3%。从施工情况看,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完成322.56万方,下降28.8%。其中,新开工面积146.29万方,下降38.2%。按从业人员看,从事建筑业活动的平均人数为2.05万人,下降20.4%。
第三产业
2024年,仙桃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24.65亿元,增长1.7%;乡村实现零售额222.49亿元,增长2.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87亿元,下降57.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5.45亿元,下降70.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80.93亿元,下降56.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83亿元,下降15.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65亿元,下降5.3%。 [130]
2024年,仙桃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5.2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总额73.8亿元,同比下降4.7%;进口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49.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960万美元,下降16.7%。
2024年,仙桃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73亿元,增长2.9%。邮政快递业务量2659.58万件,增长25.2%;快递业务收入5226.42万元,增长15.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38万户,下降1.7%;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19.36万户,增长3.1%。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7.31万户,增长4.6%。 [130]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0%,比年初增加91.8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003.16亿元,增长12.3%,比年初增加109.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5.07亿元,增长12.5%,比年初增加72.7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333.71亿元,增长7.3%,比年初增加22.6亿元。 [91]
经济功能区
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仙桃国家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京珠高速、沪渝高速、孝仙嘉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环和318国道贯穿全境,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汉口火车站、长江武汉港均只1小时车程。区内拥有长荆铁路仙桃货运站、仙桃机场、仙桃港、保税物流中心、汉宜铁路支线、华润电厂等大型交通、物流、电力设施。 [100]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
2023年,仙桃市学校总数105个,其中普通中学41个,小学59个。在校学生数16.2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7.12万人,小学8.39万人。专任教师数10556人,其中普通中学5400人,小学4806人。全市幼儿园154所,在园幼儿2.6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6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77%。 [91]
高校:仙桃职业学院。 [128]
医疗
2023年,仙桃市共有医院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卫生机构人员92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68人,注册护师、护士348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174张,其中医院5067张,卫生院1591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2张。 [91]
科技
2023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97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18.28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7%。新增专利授权量96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6件,同比增长41.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44件,同比增长20.3%,其中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3件,同比增长25.4%。黄鳝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管理。全年,新增1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91]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共有1个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藏书30.36万册。文化站22个,民间剧团20个,电影院11个,艺术表演团体160个。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 [91]
体育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各类体育场地3662个,体育场地面积333.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1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1004个、健身步道145个,长度331.97千米。 [91]
仙桃市被国家授予“中国体操之乡”和“世界冠军摇篮”称号,有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等五位世界冠军,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仙桃市创造了“一座小城、两位冠军、三枚金牌、四块奖牌”的世界体坛神话。 [93]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已参加养老保险96.3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64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参保8.5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2.1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3.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9.3万人。12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0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5%。
2023年,仙桃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为39951人,其中,城镇居民为11251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8个,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142张。 [91]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公路
宜黄高等级公路和318国道横穿境内东西,仙(桃)监(利)线、仙(桃)洪(湖)线、皂(市)毛(嘴)线、仙(桃)汉(南)线等4条省道纵贯南北;仙桃市有特大桥梁3座,即仙桃汉江公路大桥(长1479米,宽23米)、黄荆大桥(长906米,宽15米)和仙(桃)汉(南)刘口高架桥(长565米,宽15米)。有一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10个,五级客运站6个,20个镇办场均通客车,年客运量3179万人。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公路通车里程4727千米,其中等级公路4217千米,高速公路里程146千米。全年完成货运量144万吨,比上年增长46.4%;完成客运量112万人,下降40.0%。民用汽车拥有量累计14.92万辆,增长5.3%,其中私人汽车累计13.44万辆,增长0.9%。 [91]
铁路
仙桃市境内有铁路3条,分别是2012年开通运营的汉宜铁路(设仙桃西站)、2018年末开通运营的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和2025-08-06开通运营的汉宜线大福至仙桃城区支线铁路(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 [2]
航空
水运
汉江由西向东汇入长江,流经15个镇(办、场),流域面积占仙桃市版图80%。
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全市有通航航道17条,总里程659.1千米,其中只有汉江航道可保持常年通航。
汉江航道为仙桃市主流航道,在市境通航里程86.7千米。汛期水面宽400—800米,水深10米以上,仙桃最高水位36.22米,最大流量146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77米/秒,最低水位22.79米,最小流量180立方米/秒,最小流速0.42米/秒。一般时期,仙桃—汉川段维护水深2.4米,航宽90米,可航行千吨级船舶。2014年经汉江航道整治,汉江下游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为Ⅲ级,可航行1000—2000吨级船舶。航标为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平均设标密度2.2座/千米。
东荆河航道仙桃段通航里程68.5千米,为6级航道标准,受南水北调影响冯家口以下可季节性通航300吨船舶。
公共交通
截至2017年月,仙桃市共有公交营运线路14条(其中城乡线路3条,城区线路11条),营运车辆301台,从业人员650多人。快速发展的城市公交已成为仙桃市一道风景线,公交5路、8路、7路、15路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国家级、省级“工人先锋号”和“文明示范线”的荣誉称号 [19]。
人文
播报编辑
综述
拥有1500多年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艺气息浓厚,沔阳雕花剪纸、沔阳花鼓戏、麦秆剪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沔阳三蒸之乡。沃野千里的仙桃大地,全域含硒、540平方公里富硒,是一块寸土寸金的黑土地和“硒”望无限的金土地,先后荣获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中国黄鳝之都等十多张“国字号”名片。 [93]
饮食
- 仙桃黄鳝
- 沔城莲藕
沔城莲藕为仙桃著名的三宝中的一宝,仙桃市四大土特名产之一。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乡藕城之称。《沔城志》这样描述沔城藕:藕节均匀、粗硕肥壮、肉质细腻。生食如梨脆甜,煨汤易烂,藕汤呈乳白色。 [116]
红庙萝卜表皮薄而光滑,色泽鲜红醒目,肉白色,肉质嫩而清脆,用刀削根便会裂口,如削皮后肉质略带淡绿色,其味则更加清甜可口。它含糖量高,品质上乘,不易空心,不易抽薹,营养丰富,是仙桃著名的三宝中的一宝,还被称为“土人参”,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还可加工腌制品等。 [116]
- 沙湖皮咸蛋
芦林湖藕带
- 郑场豆豉
地处江汉淤积地带的郑场镇,自古以来就有种植黄豆的传统,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郑场豆豉采用的制作工艺,是传统农户的酱制工艺。大体包括人工筛选、簸箕箩、精泡、蒸制、发酵、凉晒、腌制等多个环节。整个制作过程中,全部采用人工操作和自然发酵,不添加任何发酵粉、防腐剂,属于标准的绿色食品。 [116]
- 粘米团子
米团子简称团子,顾名思义,是在团圆的时候吃的一种仙桃传统美食。制作团子工艺繁杂,手工精细。先把上好的米磨成细粉,用木篜桶蒸到半熟兑水揉成芡子,不干不稀。馅料有很多,肉、豆干子、榨菜、大蒜、姜、香葱,也有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调味后放锅里炒,冷却后可以包团子了,将一个个白白的米粉团捏成舂米用的石头窝窝形状,然后把馅装在窝窝里包好捏成苹果大小的圆球球,取团团圆圆之意,大小以个人喜好而定,捏的太薄会破,露馅流油难看,太厚难熟也难咬。捏好后再上木篜蒸,当篜桶或者篜格子出大气,闻到香味时就可以了。 [117]
习俗
- 大端午赛龙舟
在湖北仙桃,农历五月十五有过“大端午”的民俗,按照当地的传统,农历五月十五这一天,赛龙舟也是当地老百姓过“大端午”的重头戏。“大端午”赛龙舟在当地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因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几天恰逢当地夏播夏种的高峰期,所以仙桃百姓就选择避开农忙,将端午节推移到农历五月十五来过。 [89]
- 饮茶
沔阳人多有饮茶的习惯,有钱人家用好茶叶泡茶喝,贫困人家饮粗茶。有的仅仅是为了改变白开水的颜色,将木梓树上的嫩叶摘下蒸熟晒干,代茶叶用。进入80年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多到商店买茶叶泡茶,但仍有不少人仍习惯饮用白开水或凉水。 [118]
- 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是土地菩萨会,这天由村民给土地菩萨做寿,凑钱交给东家(即供奉土地菩萨之家)准备酒宴。大家饮酒之后,就将土地菩萨迎出,搬至第二家,安放在神龛上的家神旁首。如果村中有人望子的生了儿子,说这是土地著萨送来的,要求把土地菩萨接去过年。供奉土地菩萨的东家,吃团年饭还要敬土地。 [118]
艺术
- 戏曲文化
湖北地方剧种,又称沔阳花鼓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沔阳花鼓戏的源头。沔阳花鼓戏的声腔由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丰富的小调组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传统剧目有《十三款》、《站花墙》等。
俗称“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种类、武打招势及现代皮影人物操作。艺人们使它们的每个关节都能活动,安上操作杆,在白色细布做成的银幕后面,由艺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种类型的道具、布景,通过灯光将影像在银幕上显映出来,色彩绚丽,如同电影一般。沔阳皮影戏有传统剧目三百多个,创作的现代剧目二十多个,多以盘朝剧为主要剧目,偶尔穿插新编剧。其中《皇历迷》、《螺仙女》、《武松打虎》、《火焰山》、《三请樊梨花》、《薜丁山征西》等剧目受欢迎。
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传统曲目有《吕蒙正赶斋》、《洪秀全》、《考朋案》、《十三款》等;现代曲目多数是短篇,有《迷路记》、《大刀风云》、《送胶鞋》等,且除用渔鼓、简板击节伴奏外,新中国成立后,加用二胡、京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演唱。
又称湖北道情,是在沔阳打硪号子、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的唱腔、曲牌基础上,经过实践,在表演、曲目、曲牌音乐积累演变而成的一种曲唱艺术。沔阳道情音乐性较强,板腔丰富。是湖北影响较大的地方曲艺之一。
为“渔鼓道情”的一种,约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初为独立的曲艺形式,后与“皮影戏”合流。沔阳歌腔说唱相间,既可单独演唱,亦可为沔阳皮影戏伴奏配腔。沔阳歌腔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沔阳歌腔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式与十字句式。唱腔高亢、粗犷,地方色彩浓郁。说唱时有打击乐有鼓、云板、锣、钹、小锣、马锣等伴奏。说表时有时也用“惊堂木”(即“醒木”)。
是一种以宣讲帝王诏会、劝人行善为内容,以韵白相间、讲唱结合为特点的曲艺形式,又称“讲圣渝”、“说贤书”等,民间称之为“太平书”、“化春福”和“哭善书”等。说唱结合。曲词分为“说词”、“宣词”、“答词”三种。
是一种技艺性的歌舞,曲艺的一种。沔阳三棒鼓词有十多种唱法,多为沔阳小曲、沔阳民歌,曲调简练朴实,叙事性强、灵活多变;鼓词格式为“五五七五”,通称“五七韵”,也称“纯七韵”,它的内容常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异,即兴变换,但不论如何变换,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类的内容,最终达到给钱给物的目的。演唱不插道白。
又叫“碟子小曲”,或称“内河小曲”。汉水流域的一种“俚歌俗曲”,曲调高亢、优美、动听,是以唱为主的曲唱艺术。它的音乐风格是根据沔阳方言四声语调的特色而形成的,是湖北小曲中较为突出的曲种之一。它历史悠久,与明清时期沔阳地区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连,并吸收了邻近省份的曲唱,成为湖北地方曲艺中音乐性最强的曲唱艺术。沔阳小曲演唱的形式简便灵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丝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据新修《沔阳志》载,大致可分为八种,即: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革命历史民谣、新民歌等。沔阳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为主,间杂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大都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这些民歌大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表达了他们悲喜的情绪和憎爱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代表作有《襄河瑶》、《哪有闲空回娘家》、《月望郎》、《双撇笋》、《薅黄瓜》、《十枝梅》等。
工艺美术
沔阳雕花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组犷、奔放特色相反,显得精细入微。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仙桃贝雕:仙桃市淡水贝雕,选用淡水贝类的贝壳,运用装饰手法,吸收中国绘画及玉、牙、木、石雕等传统艺术表现技巧,运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仙桃市淡水贝雕以贝雕船的制作最具特色。《玉龙黄鹤舟》作为贝雕工艺一绝已被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2007年贝雕大师路光荣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邓氏麦秆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麦秸画等,可上溯至隋朝,归田后回祖籍,开始在仙桃市流传,并逐步形成与仙桃市地区风俗习惯,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邓氏麦秆画。2013年邓氏麦秆画第六代传人邓友谱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民间舞蹈
沔阳高跷龙灯
沔阳高跷龙灯是湖北仙桃市沔阳舞龙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就龙身而言,长度和一般龙灯差不多,然而龙节比一般龙灯少,一般龙灯为十三节至十五节,龙节之间跨度短,便于玩地龙灯;沔阳高跷龙灯只有九节,龙节之间跨度长,便于踩高跷舞龙灯。 [21]
沔阳采莲船
沔阳采莲船在仙桃市春节文艺活动中,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采莲船与仙桃市所处的地域有关,这里湖水茫茫,莲花飘香,乃鱼米之乡。历来盛产莲藕,因而采莲船这一艺术形式在仙桃市广为流传。
沔阳舞狮
沔阳舞狮(俗称“玩狮子”),有地狮子、台狮子两大类。地狮子由一人手持绣球舞弄逗引,两人披顶狮身表演抖毛、抓痒、跳跃、跌扑、睡觉、翻滚、踩球等动作。舞狮者除表演与地狮子相同的动作外,还有在垒起的方桌间穿绕攀爬,间插望江喝水、四爪踏雪、金钱吊葫芦等绝技表演。
莲湘舞
莲湘舞是仙桃市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时,表演者穿着民族彩色服装,一人领先,众人列队在后,执精美竹节(莲湘),竹节上有小孔,小孔中串着若干有孔的铜钱,舞起来发出银铃般响声。打莲湘有很强的节奏感,表演时,右手执节,左手配合,先击左肩,再击右肩,转拍正反左手,再击左膝右膝,然后转身左右脚踢节,其舞蹈动作优美、整齐、统一。
五虾闹鲶灯
五虾闹鲶灯是用竹篾扎成虾子灯和鲶鱼灯,头部、中躯、尾部均能活动,糊上透明的白纸或白布,虾子灯长八尺,鲶鱼灯长九尺,不仅形状相似,而且神态逼真,活动自如。玩“五虾闹年”灯,由十个虾子灯手和一个鲶鱼灯手操作,五个虾子灯围绕一个鲶鱼灯模仿虾子和鲶鱼游弋、戏水、打弓、蹦跳玩出各种招式以取悦观众。
地区象征
- 市花
2018年,仙桃市人民政府将桃花确定为市花,桃产业也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仙桃市种桃历史悠久,是江汉平原的“桃之乡”,仙桃鲜桃除了畅销销各地,还有一部分会通过精深加工,制成桃脯、桃胶、桃子罐头、桃精华粉、桃花美酒等产品。 [94]
- 市树
仙桃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仙桃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市树市花的议案》(仙政发〔2018〕13号),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将大叶女贞(俗称冬青)、桃花确定为“市树、市花”的情况说明》。会议同意这个议案,决定:大叶女贞(俗称冬青)为仙桃市的市树。 [95]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9月,仙桃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包括沔阳县人民政府旧址、沔城遗址、曹场墓群、鄂中特委旧址、越舟湖遗址、排南城址、司马桥、万家岭墓群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沙湖古遗址、范关古墓群、红二军团机关遗址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 [97]
沔阳县人民政府旧址
司马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仙桃市市共有世界级(人类非遗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非遗项目84个。 [119]
太乙金刚拳
太乙金刚拳是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特有的地方性拳种,主要在仙桃、天门、京山、荆州等地区流传,历史近200多年形成不同流派。太乙金刚拳技术体系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套路、器械、对练、散手和功法练习。 [98]
鳝鱼米粉制作技艺
包面制作技艺
包面是仙桃传统风味小吃,经过百多年传承,已逐步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皮的特点是薄、白,有仞性,它以本地湖乡产小麦磨成的高筋雪白面粉为原料,以手工在案板上擀制而成,用手抖动面皮,可像丝绸一样飘舞。馅的特点是软嫩,以特殊部位的肥瘦适宜猪肉用手工剁制成粗细适宜的肉沫配以生粉、食盐、酱油、陈醋等调料制作而成。汤的特点是鲜,以筒子骨和矮脚老母鸡熬制的膏汤混合配制而成,佐以姜、蒜、酱油、香醋、麻油等调配,具有味鲜绵长,回味无穷的特点。 [99]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综述
仙桃市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有着灿烂的古老文化。有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古代先哲们留下的文字资料和大量的古迹,如沙湖、越州湖出土的新石时器时代的石斧、石锛、石坠、石纺轮、亚洲象齿板化石、鹿角化石等。战国时期的青铜七字戈、南朝时期的瓷瓶、汉、唐时期的铜镜等。
重要景点
-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仙桃市沙湖镇境内,西距仙桃市中心34千米,东与武汉市汉南区接壤,距汉洪高速公路入口9千米,距武汉市中心城区60千米,拥有10万亩滩涂、沼泽、水域、芦华荡多种原生态湿地风光,被誉为"天然氧吧"。东与长江相接,西与汉水相连,古老的东荆河贯穿全境。园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省级保护动物80多种。 [22]2025-08-06被省电影家协会确定为江汉平原首家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 [120]
- 梦里水乡旅游区
- 沧浪遇渔父
唐代中期,为纪念屈原在张沟建了沧浪馆,沧浪馆位于张沟镇通州河北面,现张沟影剧院旁。曾为宗教活动场所。陈友谅曾在此设过武馆,张难先曾在此教学。大革命时期,邓赤中在此设平民夜校。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攻打仙桃市时曾在这里驻扎。
- 楚王五乐台
- 沔街
沔街是以美食文化为核心,兼具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文化旅游项目。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名街称号,2014年首届“荆楚最美乡村”评选中获“最佳传承奖”。沔街全长3000米,现建有仿古城楼、明清建筑风格门栋、仿古牌坊等,除此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创新基地、大汉王陈友谅纪念馆、沔阳名人馆、孝雅书院。
- 沔城风景名胜区
沔城风景名胜区位于仙桃市西南沔城回族镇境内,景区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庙”之称,著名的景点有大汉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狄仁杰问政处、唐朝复州城垣等。 [24]
对外交流
播报编辑
城市名称 | 交好时间 | 备注 |
---|---|---|
巴西新奥里藏特市 | 2025-08-06 | 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121] |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人物 | 简介 |
---|---|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汉皇帝 |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原校长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53] |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 |
体操运动员,体操世界冠军 [43] | |
举重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 | |
跳水运动员,2017年国际泳联世锦赛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42] | |
体操运动员,体操教练,培养过世界冠军 [43] | |
彭友平 | |
颜永平 | |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 |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64]、广东省政协党组书记 [66]、主席 [68] [77] | |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部长 [60]、党委书记 [63]、国家消防救援局第一政治委员 [65]。 | |
王利明 [71] |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72] |
张明楷 [74]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73] |
重要荣誉
播报编辑
获得时间 | 荣誉名称 | 授予方 |
---|---|---|
2014年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 | |
2015年3月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5] | |
2015年1月 |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6] |
2015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 |
2015年4月 | 中国沔阳三蒸之乡 [55] | 中国烹饪协会 |
2017年10月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 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 |
2017年7月 |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25] |
2017年10月 | 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2018年10月 | 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 - |
2019年7月 | 中国百强县 [26] | 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
2019年8月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7] | - |
2019年10月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5位 | - |
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58位 | - | |
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5位 | - | |
2019年11月 | 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28] 2019年工业百强县(市) [29] 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 [30] 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31] | - |
2019年12月 | 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32]、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33]、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8]、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8] | - |
2020年1月 | 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42 [34] | - |
2020年5月 | 2020年全国百强县 [35] | - |
2020年5月 | 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36] | - |
2020年6月3 | 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37] | - |
2025-08-06 | 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9] | - |
2025-08-06 | 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38]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2020年11月 | 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39] | 国家民委办公厅 |
2021年1月 |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40] | 国家卫生健康委 |
2021年8月 | “2021年赛迪百强县”。 | - |
2025-08-06 | 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46] | 中国科协 |
2021年9月 | 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49] | - |
2021年9月 | 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49] | - |
2021年10月 | 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50] | 海关总署 |
2025-08-06 | 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64名。 [56] | - |
2022年5月 | - | |
2022年11月 | 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85。 [75] | - |
2022年10月 |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61] | - |
2022年12月 |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74。 [76] | - |
2023年7月 | 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56。 [79] | - |
2023年12月 | 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71。 [83] | |
2023年12月 |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71位。 [82] | - |
2024年7月 | 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54。 [90] | |
2024年10月 | 入选壹城智库“2024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88。 [122] | |
2024年12月 | 入选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排名第65。 [123] | |
2025年5月 | ||
025年7月 | 入选2025赛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51。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