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馆使是宋代设置的武阶职事官,隶属于鸿胪寺系统,其职能包括受理文武官员朝见辞谢、国忌日赐香、接收诸道元日及冬至等节庆的贺表并呈进皇帝;在郊祀及大朝会期间拟定蕃官、进士、外国使臣等各类人员的陪位名册;同时掌管护葬礼仪、赙赠事宜及朝拜事务。建炎初年(1127年)该官职职能被撤销,并入东上閤门 [1]。
- 所属朝代
- 宋代
- 隶属机构
- 鸿胪寺
- 主要职能
- 外交接待、礼仪管理
- 设立时间
- 北宋时期
- 废止时间
- 建炎初年(1127年)
职官定位
播报编辑
四方馆使在宋代官僚体系中属于横向武阶官职,位于客省使、引进司使之下的序列层级。四方馆使的职责包括受理文武官员朝见辞谢、国忌日赐香、接收诸道元日及冬至等节庆的贺表并呈进皇帝;在郊祀及大朝会期间拟定蕃官、进士、外国使臣等各类人员的陪位名册;同时掌管护葬礼仪、赙赠事宜及朝拜事务。建炎初年,四方馆使的职能被并入东上閤门 [1]。
职能与沿革
播报编辑
宋代的四方馆使主要承担三大类职责:
- 1.典礼事务:在郊祀及大朝会期间,负责拟定蕃官、进士、外国使臣等人员陪位名册,确保仪礼秩序;
- 2.受理文武官员朝见辞谢、国忌日赐香、接收诸道元日及冬至等节庆的贺表并呈进皇帝;
- 3.掌管护葬礼仪、赙赠事宜及朝拜事务 [1]。
建炎初年(1127年),因南宋政权初建官制调整,四方馆使的职能被归并至东上閤门 [1]。这一调整标志着该职位独立职能的终结。
机构组成
播报编辑
宋代四方馆使为横向武阶官职,位于客省使、引进司使之下,职能包括受理文武官员朝见辞谢、国忌日赐香、接收诸道元日及冬至等节庆的贺表并呈进皇帝;在郊祀及大朝会期间拟定蕃官、进士、外国使臣等各类人员的陪位名册;同时掌管护葬礼仪、赙赠事宜及朝拜事务。建炎初年,四方馆使的职能被并入东上閤门。 [1]
历史特征
播报编辑
作为宋代特有的外交管理机构,四方馆使的职能演变体现了两宋时期对外交往的制度化特征。四方馆使的职责包括受理文武官员朝见辞谢、国忌日赐香、接收诸道元日及冬至等节庆的贺表并呈进皇帝;在郊祀及大朝会期间拟定蕃官、进士、外国使臣等各类人员的陪位名册;同时掌管护葬礼仪、赙赠事宜及朝拜事务。建炎初年,四方馆使的职能被并入东上閤门。此外,四方馆在宋代属鸿胪寺管辖,分为都亭驿、都亭西驿、怀远驿、同文馆四部分,专司接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该职官系统的存续时间与北宋政权相始终,在建炎初年被整合撤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