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2025-08-06 19:16
8月1日,“山东师范大学”公众号发布一则严正声明:网络平台出现一批未经授权的自媒体账号及社交群组(如“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墙”“山东师范大学表白墙”“山东师范大学xx学长/学姐”“xx学院新生群”等),这些账号和群组擅自使用我校名称、校徽等标识,发布不实信息、组织虚假宣传活动。我校正告上述非官方账号及群组运营者,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注销账号、解散群聊,并删除所有相关信息。...详情
内容来自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山东师范大学 [3]
- 外文名
-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4]
- 简 称
- 山东师大(SDNU) [5]
- 所在地
- 济南市
- 创办时间
- 1950年10月 [6]
- 办学性质
- 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7]
- 学校类别
- 师范类 [8]
- 学校特色
- 省属重点高等学校 [6](1981年)
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6](2012年)
省部共建高校 [6](2014年)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6](2017年)
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6](2020年入选) - 主管部门
- 山东省 [9]
- 现任领导
- 冯继康(党委书记) [10](党委书记)、张建(校长) [11](校长)
- 本科专业
- 67个(截至2025年6月) [6]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截至2025年6月) [6]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截至2025年6月) [6]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截至2025年6月) [6]
- 博士点
-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截至2025年6月) [6]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13个(截至2025年6月) [6]
- 国家重点学科
- 1个(截至2025年6月) [6]
- 院系设置
- 22个(截至2025年6月) [6]
- 校 训
- 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6]
- 校 歌
- 《山东师范大学校歌》 [33]
- 地 址
- 千佛山校区: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12]
长清湖校区: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12] - 院校代码
- 10445 [13]
- 主要奖项
-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6](2017年11月)
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单位 [54](2024年3月)
2023年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重要贡献单位 [55](2024年4月)
首批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56](2024年4月) - 知名校友
- 李笃信 [14]、邓向阳 [15]
- 占地面积
- 3850 亩(截至2025年6月)
- 教师人数
- 2090人(截至2025年6月)
- 学生人数
- 24107人(截至2025年6月)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成立之初
1902年,山东大学堂设立师范馆。 [18]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正式成立山东师范学堂。1944年,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48年1月,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 [16]
山东师范学院时期
1948年春,山东师范学院成立,设五科及一进修班,有教员30多人、学生464人。1948年秋济南解放,师范学院自行解散。济南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创办的华东大学抽调部分干部和师生,吸收旧山东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建立起教育学院。1949年11月,教育学院一度独立改为山东师范学院,1950年4月,执行全国整编方案,又被撤销,其中一部分人员仍回华东大学,一部分人员并入山东省行政干校。1950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人员与山东省行政干校调出的部分人员,在济南城南关营盘街前济南蚕桑学校旧址筹建山东师范学院。 [17]
1951年7月,山东师范学院由6个系增为8个系,图书也增加到5万多册,还在千佛山下确定了新校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在中央教育部“发展师范教育”的方针指导下,山东师范学院被列为“调入”一类的院校。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撤销山东财经学院,把校舍和部分人员并入山东师范学院,中文、历史、艺术、体育四系又从济南商埠迁到千佛山下,名为三院,但教育系停止招生。 [17]
1954年,中国以230亿(建国初期币值)投资山东师范学院基本建设。1955年暑期,山东师范学院进行第二次迁校,全部由济南商埠迁到千佛山下,实现了集中办学。1956年,山东师范学院增设外语系,各系都扩大招生。1957年,山东师范学院有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理等10个系11个专业,教师增到511人,职工增到388人,在校学生3083人。 [17]
1958年,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独立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前身)。1970年9月,山东师范学院学校机关及中文、历史、艺术等8个系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山东师范学院学校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现聊城大学前身);1974年11月,山东省委正式批准山东师范大学在聊城创办分院。 [16]
山东师范大学时期
1981年3月,山东师范学院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1981年8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1994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16]
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6月,成立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16]2007年,山东师范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75]2012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2014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被确定为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高校。 [16]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数量在中国高校中位居第五,在中国师范类高校和山东高校中均位居第一。 [78]
2017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6]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获批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79]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6]“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 [77]2021年,山东师范大学获批当年度中国唯一的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山东师范大学在中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了山东省属高校A类学科的突破, [19]并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80]
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潜力学科A类1个、B类2个,入选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山东师范大学有2个学科新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总数达到9个。 [19]
2025-08-06,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公示2024年度拟撤销本科专业的通知》,拟撤销葡萄牙语等13个本科专业。 [81]同年9月,学校获批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3]
2025-08-06,山东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5]4月23日,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与山东师范大学成功签约共建齐鲁文化大模型,共同推动齐鲁文化大模型的应用与发展。 [87]4月29日,山东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启用暨融媒体联盟揭牌仪式举行。 [88]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设有22个学院(部), [20]67个招生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 [6]
学院(系、部) | 本科专业 |
---|---|
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学 | |
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 |
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哲学 |
金融学(国际联合培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 |
法学 | |
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汉语言、秘书学、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卓越班)、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汉语言文学 | |
汉语国际教育 | |
俄语、英语(双语双科)、日语、朝鲜语、西班牙语、英语 |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校企合作办学)、音乐表演、舞蹈学、音乐学 | |
环境设计、美术学 | |
新闻学(播音主持卓越人才班)、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 |
历史学、世界史 |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 | |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 |
地理科学(公费师范生)、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 | |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
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工商管理(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联合培养)、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开发与产业运营人才卓越班)、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财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人才卓越班)、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 |
音乐学(中外合作办学)、舞蹈学(中外合作办学)、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4月(学校官网专业数据不对应) 参考资料: [20]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一大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6]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化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世界史、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 [22]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 [23]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教育、应用心理、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 [23]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 [23]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文物 [23] |
国家重点学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21]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教育学原理 [21]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9月 [23]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有在职教职工2754人,其中专任教师2090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368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867人。70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含青年)、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0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1名;1人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121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6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2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78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7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9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等称号。 [6]
类别 | 名单 |
---|---|
国家“万人计划” | |
全国模范教师 | 毛建群、 [59]杨守森等 [60]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儿童青少年发展教学科研教师团队、 [61]分析化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 [62] |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 | 周峰 [63] |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宁静波教师(团队) [64] |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 | 魏冬梅教师(团队) [65] |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 李华、吕文明、刘本森、纪林芹 [66]、车丽娜、李志超等 [67] |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 徐继存、 [67]李登旺、 [68]张文新等 [69] |
齐鲁文化英才 | 石玲、 [70]张丽军、贾振勇等 [71] |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 周均平、魏建等 [72] |
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 刘本森等 [73] |
注:此表统计时间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且只展示部分师资情况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0门;全国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2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个、国家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2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441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6]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物理学、生物科学、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地理科学、电子信息工程、 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技术学、美术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前教育等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心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哲学、俄语、朝鲜语、世界史、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9月,且只展示部分专业 [24]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入选山东省一流教材10部。 [6]
成果名称 | 项目完成人 | 等级 | 主要完成单位 |
---|---|---|---|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徐继存、车丽娜、孙宽宁、路书红、高盼望、王飞、张莉、亓玉慧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协作贯通 衔接递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探索与实践 | 王增福、吴春雷、付清松、徐海霞、马勇、盖莹、冯芸、李寒梅、夏锋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五位一体”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 | 徐稳、杨素群、冯芸、吴春雷、宫晓燕、刘现华、吕松涛、马德坤、曹宏、王香灵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校期货类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 张宗斌、李佳、乔翠霞、张凤兵、夏清滨、孙颖、陈静、安静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以“金课”建设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普通地方高校实践路径 | 魏建、李宗刚、贾振勇、洪亮、彭冠龙、田建民、彭小燕、刘传霞、朱献贞、孙桂荣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 | 王卓、罗良功、王金娥、胡强、刘震、韩冰、孙嵩霞、崔颖、钟洁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高水平音乐与舞蹈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 | 李海鸥、宋春燕、高志毅、窦青、司道锋、乔治、陈欣、官效臣、张炫、谭鼎文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基于社会服务导向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 刘东峰、高佳、李民、陈庆军、宋润民、侯立平、张兆林、李珂、艾翔 | 特等奖 |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08-06,且只展示部分教学成果 参考资料: [25] |
合作交流
- 教学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单位,山东省首批“因公出国审批下沉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唯一具备“免核查邀请主体”资格的省属高校,获批多项国家高端类外国专家项目、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等海外引智项目,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77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百余个,实现了从学分项目到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项目的全链条覆盖。举办中韩、中美2个本科层次,中美1个硕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类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在韩国、肯尼亚、巴西、沙特、俄罗斯、加拿大合作建设6所孔子学院(含1所独立孔子课堂)。 [6]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共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 [84]
截至2025年4月,山东师范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6]
-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术纵横,名师名家讲坛”活动在千佛山校区举办。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冬生作题为“核酸超分子水凝胶”的学术报告。 [26]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术纵横,名师名家讲坛”活动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举办。活动邀请了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李一凡教授作题为“alpha-烯烃的自由基均聚”的学术报告。 [27]
截至2024年4月,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信工学院E帆讲坛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举行。韩国又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教授全弘哲作学术报告。 [28]
- 文化交流
截至2024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首届中俄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大礼堂举行。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戏剧与舞蹈学院独唱系主任斯梅尔科娃·塔季扬娜·德米特里耶夫娜,俄师大来华授课专家、外国专家,学校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6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82]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设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10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9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1个山东省高校实验室、4个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1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1个商务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3个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1个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2个省级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山东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 [6] [29]
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院 |
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 | 山东基础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 |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基地 | |
山东省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 |
山东省地方史研究基地 | |
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 | |
“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 |
中国文学经典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 |
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基地 | |
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山东民歌传承基地 |
齐鲁武术文化传承基地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且只展示部分科研平台 参考资料: [29]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4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9项(一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0强,师范类高校前10强。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1个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创新研究团队。主办6种学术期刊。 [6]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8月,馆藏书刊总计349.3万余册,其中,中外文普通图书297.3万余册,中文古籍20万册,民国文献10万册,中外文期刊9600种22万余册。购置电子图书188.3万余册,数据库、学习科研平台209个。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和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37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22种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57]
- 学术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年创刊,月刊,是科学技术部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以宣传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的国家级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会刊。 [30]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56年。该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及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文,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该刊依据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出刊,刊发能代表学科水平、反映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学科研究中起到促进作用的文章。2019年本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称号。 [3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原名为《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根据鲁选发1985(63)号文件,学报改名为《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为季刊,每期120页码,中国内外公开发行。《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反映理科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和体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32]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校标
山东师范大学校标设计者为美术学院教师刘东峰。该标志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写字母“S、N、U”构成。字母“N”采用鲜明的红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对称的结构。三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上方红色的烛光形象征着教师教书育人,寓意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烛光形还可看作一个水滴,象征着对学生的培育和知识的传授,以此图形传达出山东师范大学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标志的造型语言采用规整的几何图形与饱满的有机形相结合,以此设计风格表达出山东师范大学科学严谨的治学、办校态度。此标志的色彩选用红蓝二色。蓝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征山东师范大学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成就;红色代表热情、生气勃勃,象征着山东师范大学永远充满活力与希望。该标志于2016年11月被山东师范大学正式公布、启用。 [33]
精神文化
●校训
“弘德明志,博学笃行”是山东师范大学的校训。 [33]
该校训的具体出处和内涵是:“弘德”,出自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中卷十(下):“恢弘德教,养廉免耻。”“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书》卷七七《隐逸传》中《徐则传》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虚行”一语。“弘德”意谓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国。“明志”出自三国诸葛亮撰《戒子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意谓表明志向,树立理想。“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同时“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笃行”与“博学”同一出处,意谓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33]
总之,“弘德”强调道德,体现着学校的行为道德准则;“明志”强调理想,体现着学校的价值取向;“博学”强调学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笃行”强调实践,体现着学校求是务实的精神。四者各有侧重,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校训的基本内容。 [33]
●校风
山东师范大学校风的文字表述是: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3]
1990年9月,在总结建校40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提炼和征求师生意见,山东师范大学党委第31次会议研究决定,正式确定山东师范大学校风。爱国爱校,体现着学校的灵魂、革命传统和时代主旋律;为人师表,体现着学校的育人本色、师范风范和师生的行为道德准则;勤奋严谨,体现着学校的教育传统、师生的治学理念和求学敬业精神;求实创新,体现着学校求是务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精神。 [33]
●教风
山东师范大学的教风是“严谨治学,诲人不倦”。 [33]
●学风
山东师范大学的学风是“求索求真,学而不厌”。 [33]
●校歌
1999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以建校50周年为契机,下发了《关于征集山东师范大学校歌的通知》(山东师大校字〔1999〕137号文件)。这项活动共征得作品20首,歌词340首。经评选并征求师生意见,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正式确定了《山东师范大学校歌》。校歌词作者为校党委书记宫志峰,曲作者为音乐系教师梁发勇。 [34]
作词:宫志峰 作曲:梁发勇 这是泰山的早晨,召唤着红日和白云, 这是泉水的波纹,浇灌着鲜花和绿荫, 这是历史的回音,启迪着真情和诗魂, 这是未来的画卷,激荡着理想和探寻, 啊 美丽的山东师大,百花之园绿叶之根, 美丽的山东师大,我们无悔的青春。 从这里我们走上神圣的讲坛, 我们担负起科教兴国重任重任。 这是泰山的早晨,召唤着红日和白云, 这是泉水的波纹,浇灌着鲜花和绿荫, 这是历史的回音,启迪着真情和诗魂, 这是未来的画卷,激荡着理想和探寻, 啊 美丽的山东师大,百花之园绿叶之根, 美丽的山东师大,我们无悔的青春。 从这里我们走向崭新的时代, 生命的烛光伴随日月星辰, 伴随着日月和星辰。 |
参考资料: [33] |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共有学生社团102个,涵盖文化体育、学术科技、思想政治、创新创业、志愿公益等多个类型。 [35]其中,山东师范大学“心苑”心理健康社开展的活动有心苑沙龙、团体辅导、志愿服务等;环境保护社内设有“守护黄河生态”志愿服务项目、“‘衣’旧有爱,迷彩送暖”等多项活动;山东师范大学文蕾剧社打造了“四月剧风”年度活动。 [36]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 [6]
千佛山校区
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是该学校的校本部, [37]千佛山校区地址为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 [6]截至2021年8月,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占地面积近1763亩,有教育学部、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七个学院(部)。千佛山校区内的建筑有东方红广场、文化楼、图书馆等。 [38]
长清湖校区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内,是其中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规模最大的校园。 [41]长清湖校区具体地址是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6]长清湖校区于2005年10月正式启用,首批4396名学生入住。 [39]截至2022年,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占地近3000亩。 [40]长清湖校区的建筑有天颐广场、天地书声图书馆、体育馆、田径场等。 [41]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党委书记、校长 | 田珮之 | 1950.10-1952.7 |
李芸生 | 1966.5-1970.10 | |
郭林 | 1978.7-1982.6 | |
校长 | 余修 | 1952.7-1955.1 |
彭畏三 | 1955.11-1957.10 | |
张滨黄 | 1957.11-1960.5 | |
许用思 | 1959.8-1960.5 | |
刘洪轩 | 1960.12-1966.2 | |
管梅谷 | 1985.1-1990.9 | |
陈龙飞 | 1990.9-1995.9 | |
谷汉民 | 1995.9-1998.8 | |
赵彦修 | 1998.8-2014.12 | |
唐波 | 2014.12-2018.11 | |
曾庆良 | 2019.2-2023.9 | |
党委书记 | 余修 | 1952.7-1956.4 |
苏克强 | 1956.4-1957.3 | |
刘洪轩 | 1957.3-1957.11 | |
许用思 | 1957.11-1960.5 | |
刘砥石 | 1960.6-1960.7 | |
张滨黄 | 1962.10-1966.2 | |
高中正 | 1982.6-1985.1 | |
崔惟琳 | 1987.2-1990.9 | |
徐卓斌 | 1991.3-1994.1 | |
周志仁 | 1994.1-1998.8 | |
宫志峰 | 1998.8-2010.5 | |
商志晓 | 2010.5-2020.5 | |
唐洲雁 | 2020.5-2022.9 | |
注:更新时间为2024年4月 参考资料: [2] |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东方红广场
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的东方红广场,是该校的标志性坐标。 [42]位于广场中央的毛泽东塑像始建于1967年5月,10月11日正式落成,塑像连同底座高达16米。2009年6月,毛泽东塑像入选济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43]
“天地书声”图书馆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50934.67平方米,是按照图书馆功能定位要求建设的现代化新馆,2015年6月开始运行。主体建筑呈“八本书”造型,为学校标志性景观,被誉为“天地书声”。可容纳纸质藏书200万册,设置阅览座位4600余个,设有读者学习、学术研修、综合服务、特藏阅览、信息共享与创客、展览交流、齐鲁文化展示、中外文化交流等八大空间和特藏、齐鲁文化、师大文库、外文、样本、基藏等六大书库,还建有咖啡厅、书吧等服务设施。 [44]
图片参考资料: [89-123]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科教界、政界、商界都有山东师范大学的知名校友,如李笃信、邓向阳、赵润田等多人。 [45]
姓名 | 备注 |
---|---|
刘维民 | 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润滑材料与技术专家。 [49] |
郭旭升 | 1981年至1988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和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0] |
徐群 | 199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副院长。 [51] |
注:此表只列出部分科教界知名校友 |
姓名 | 备注 |
---|---|
王帅 | 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 [52] |
注:此表只列出部分商界知名校友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奖项 |
---|---|
2012年11月 | 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6] |
2017年11月 |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6] |
2020年 | 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6] |
2024年3月 | 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单位 [54] |
2024年4月 | 2023年度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列一类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优秀等次第一名 [53] |
2024年4月 | 2023年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重要贡献单位 [55] |
2024年4月 | 首批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56] |
注:此表只列出山东师范大学所获的部分荣誉 |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上床下桌
暖气
六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住宿费600元/年
冰箱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远(超3公里)
4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