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汇率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实际汇率,常见于外汇管制较松的国家,通常作为外汇交易的实际基准 [1-2]。其价格不受官方汇率限制,但在运行中可能受到政府干预以控制波动幅度,避免过度偏离官方指导水平。根据交易时间差异,可分为现汇汇率(即期交易)和远期汇率(远期交易)。
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基于一价定律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前者强调跨国商品价格趋同,后者说明汇率需反映两国物价差异。长期影响因素包括相对物价水平、贸易壁垒、消费偏好及生产能力变化,例如贸易壁垒增强或生产效率提升可能推动本币升值 [3]。在汇率制度分类中,市场汇率属于浮动汇率范畴,与名义汇率具有等同性,其波动反映外汇实时供求关系。
定义
播报编辑
市场汇率是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在外汇管理较松的国家,官方宣布的汇率往往只起中心汇率作用,实际外汇交易则按市场汇率进行。是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但是各国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对市场汇率的动态并不采取完全放任的政策,而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干预,使之不过于偏离官方汇率。 [2]
在外汇市场上,真正起作用的是按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波动的市场汇率,而官方汇率经常只起中心汇率的作用。但是各国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对市场汇率的动态并不采取完全放任的政策,而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干预,使之不过于偏离官方汇率。在外汇管制较松的国家,外汇交易一般按市场汇率进行;在外汇管制较严的国家,往往出现高于官价的黑市汇率。
市场汇率决定理论
一价定律
播报编辑
如果两国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并且运输成本和交易壁垒非常低,那么,无论商品由哪国生产,其在全世界的价格都应当是一样的。假定美国钢材的价格为每吨100美元,与其同质的日本钢材的价格为1万日元。按照一价定律,日元和美元的汇率应当是100日元/美元(0.01美元/日元),这样每吨美国钢材在日本的价格为1万日元,而每吨日本钢材在美国的价格为100美元(等于美国钢材的价格)。
购买力平价理论
播报编辑
该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价定律在国内物价水平而非单个商品价格上的简单应用。假定相对于美国钢材的价格(仍然为100美元),日本钢材的日元价格上升10%(1.1万日元)。按照一价定律的观点,汇率必须上升为110日元/美元,即美元升值10%。将一价定律应用于两国的物价水平,可以得到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日本的物价水平相对于美国上涨了10%,美元必须升值10%。
影响因素
播报编辑
长期汇率的影响因素:
相对物价水平
贸易壁垒
关税和配额等自由贸易壁垒会影响汇率。增加贸易壁垒导致该国货币长期内升值。
对国内和国外商品的偏好。对一国出口的需求增加导致其货币长期内升值;相对,对进口的需求增加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生产能力
从长期来看,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生产能力提高,其货币就会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