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皇帝
播报编辑
宋太祖赵匡胤(2025-08-07-2025-08-07),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2025-08-07)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2025-08-07,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年号纪年
播报编辑
建隆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公元 | 960年 | 961年 | 962年 | 963年 |
干支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历史大事
播报编辑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建隆元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1]
宋官给河夫粮
宋太祖赵匡胤起于行伍,据天下后,惩于唐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以成强于弱支之势。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更多地依赖漕运,以备兵食,因此河渠之务最急。建隆元年(960)正月,改每岁征调民夫疏浚漕河,自备口粮,为官给,并为成制。
宋废坐议之制
宋平昭义之叛
宋建隆元年(960)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长治)李筠闻宋代周,结北汉而叛。宋以石守信,高怀德,率军讨之。五月北汉刘钧亲自统兵倾国自团柏甫下,与李筠相会于太平驿,北汉以卢赞监军。李筠留长子李守节守上党(即长治),自统三万兵马南下。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为宋石守信等所败。宋太祖赵匡胤下诏亲征。宋石守信、高怀德于泽州(今山西晋城)之南破李筠三万军,俘北汉阳节度使范守图,杀其监军卢赞。李筠逃入泽州,据城自守。六月,赵匡胤到泽州,督军攻城,十余白不在克,马全义率敢死队登城,赵匡胤率卫兵继之。城破,李筠投火而死。宋免泽州当年田租,转攻潞州,李守节以城降。宋以李守节为单州团练,免潞州附近三十里内当年田租,录阵亡将校子孙、丁夫给复三年。昭义平。
宋平扬州之叛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年长于周世宗柴荣,少年即随郭威征讨。郭威病重,曾召其顾命,使拜周世宗以定君臣之分。周世宗嗣位,李重进北伐北汉、南征南唐,均立战功。后周平江北,以其为淮南节度使。宋建隆元年 (960),宋迁其镇青州,九月,李重进拘宋使,据扬州叛,又求援于南唐,南唐不敢救。宋削其官爵,以石守信、王审琦等讨之。不久,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扬州。十一月十一日,赵匡胤到扬州城下,当日破城,李重进举族自焚。李重进之兄自杀,弟及侄并遭宋军杀戮。宋平扬州,赈扬州城中百姓,每人一斛米,十岁以下减半。
北汉侵宋
太祖立更戍法
建隆元年(960),太祖惩唐五代藩镇割据弊制,采纳赵普的建议,立更戌法,分遣禁旅戍守边城,使兵旅往来道路,习勤苦,均劳逸。自此将不得专兵,兵旅不至于骄惰。
妈祖出生
妈祖(960~987),真名林默,小名默娘,又称林默娘,诞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湄洲岛,生于公元960年(北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名人逝世
播报编辑
留从效(906—962),字符范,泉州永春(今福建泉州永春县)人,五代时曾任清源节度使。年少时父亲即去世,孝顺母亲及兄长,远近知名,喜欢读书,又颇好兵法。王延羲在位时任泉州散员指挥使。卒于公元962年(建隆三年)。
同期其它年号
播报编辑
南唐元宗李璟于960年开始用北宋建隆年号纪年(960年~961年),李煜继续使用(961年七月~963年十一月)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此年号。荆南待中高保勗、高继冲从960年八月开始用此年号,直到963年五月投降北宋为止。
宋朝年号
播报编辑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在位:960年—976年) | |||
建隆 | 960年—963年 | 4年 | |
963年—968年 | 6年 | 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忠懿王钱俶 | |
968年—976年 | 9年 | - | |
(在位:976年—997年) | |||
976年—984年 | 9年 | 吴越忠懿王钱俶用此年号 | |
984年—987年 | 4年 | - | |
988年—989年 | 2年 | - | |
990年—994年 | 5年 | - | |
995年—997年 | 3年 | ||
(在位:997年—1022年) | |||
998年—1003年 | 6年 | - | |
景德 | 1004年—1007年 | 4年 | - |
1008年—1016年 | 9年 | 高丽自1016年起用北宋年号 | |
1017年—1021年 | 5年 | - | |
1022年 | 1年 | ||
(在位:1022年—1063年) | |||
1023年—1032年十一月 | 10年 | - | |
1032年—1033年 | 2年 | - | |
1034年—1038年 | 5年 | - | |
1038年—1040年 | 3年 | - | |
1040年—1041年 | 2年 | - | |
1041年—1048年 | 8年 | - | |
1049年—1054年 | 6年 | - | |
1054年—1056年 | 3年 | - | |
1056年—1063年 | 8年 | ||
(在位:1063年—1067年) | |||
1064年—1067年 | 4年 | ||
(在位:1067年—1085年) | |||
1068年—1077年 | 10年 | - | |
1078年—1085年 | 8年 | ||
(在位:1085年—1100年) | |||
1086年—1094年 | 9年 | - | |
1094年—1098年 | 5年 | - | |
1098年—1100年 | 3年 | ||
(在位:1100年—1125年) | |||
1101年 | 1年 | - | |
1102年—1106年 | 5年 | - | |
1107年—1110年 | 4年 | - | |
1111年—1118年 | 8年 | - | |
1118年—1119年 | 2年 | - | |
1119年—1125年 | 7年 | ||
(在位:1126年—1127年) | |||
1126年—1127年 | 2年 | - |
(上表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