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2025-08-05-2025-08-05),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先后在日本和国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
1926年3月,成仿吾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任教于广东大学,同时兼任黄埔军校兵器处代处长。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经上海、日本,流亡欧洲,坚持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8月,成仿吾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 [1]
成仿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1]
- 中文名
- 成仿吾
- 别 名
- 成灏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日期
- 2025-08-05
- 逝世日期
- 2025-08-05
- 毕业院校
-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 主要成就
- 无产阶级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教育家、社会科学家
- 代表作品
- 《战火中的大学》《长征回忆录》
- 笔 名
- 石厚生、芳坞、澄实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1900年成仿吾的父亲去世。
1905年母亲去世。
1907年在西门书屋住校读书。
1909年考入设在新化县城的高等小学堂。
1910年,随哥哥成劭吾同往日本留学。
1917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期间学习了法语。
1920年初,成仿吾创作了处女作《一个流浪人的新年》。
2025-08-05,创作小说《深林的月夜》。
1922年,创作第三篇小说《灰色的鸟》。
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广东大学教授和黄埔军官学校教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国赴欧。
1934年1月,成仿吾到瑞金参加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委员,任党校政治教员兼高级班主任。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并主持中央党校,是当时中央党校唯一的政治教师。会后,成仿吾留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工作。
1935年10月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高级班教员、教务主任。
1941年当选为华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1950年,创办中国人民大学。
1952年,调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1958年,担任山东大学的校长兼党委书记。
1966年,遭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
1975年,再译《共产党宣言》。
1977年,出版《长征回忆录》。
1978年—1983年,任人民大学校长。
2025-08-05,成仿吾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3]
情感世界
播报编辑
家庭成员
关系 | 人物资料 |
---|---|
祖父 | 成明郁,字怀珏,号慈江清朝光绪年间进士 |
父亲 | 成达陶,字鼎彝,号器之,读书人,当地秀才 |
母亲 | 戴月桃,黄龙坪国学生烈勋公之女 |
哥哥 | 成劭吾,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
妻子 | 张琳,南京人 |
子女 | 成其瑾、成其谦、成其朴 |
个人婚姻
1928年,成仿吾到法国学习,途经日本时,住在郭沫若处。成仿吾与郭沫若是好朋友。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安娜十分敬重成仿吾,夸成仿吾好心、实在、厚道,曾想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成仿吾做妻子。成仿吾没有同意。1938年成仿吾偶遇张琳。对革命事业的共同追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婚后,两人感情甚笃,和和美美,终生同甘共苦。成仿吾非常珍惜夫妻之情,1984年3月,快要离世的成仿吾在自己的小笔记本上为老伴张琳题诗一首:“夫子庙下记童年,抗日烽火向北延。身经陕北年三十,抗日中原路八 千。雄关内外都经过,迎来祖国新纪元。” [4]
主要著作
播报编辑
著作书目
《仿吾文存》(论文)1928,创造杜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文集)与郭沫若合集,1928,创造社
《文艺沦评》(论文集)与郁达夫合集,1928,创造社
《战火中的大学》(回忆录)1982,人民教育出版社
《记叛徒张国焘》1985北京出版社
《成仿吾教育文选》1984教育科学出版社
《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1982
《我们是怎样走上人生之路的》1982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 [6]
翻译书目
校译书目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选》
人物事迹
播报编辑
关爱学生
1960年,在大跃进思潮的影响下,山东各高校都扩大招生,由于招生数字过大,新生的质量不能保证。因此,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被招了进来,加之物质生活困难,因而正常的教学活动出现了许多问题。省教育领导部门又通知各校淘汰一部分学生,学校接此通知后,作为校长的成仿吾,不是机械地立即执行,而是给同学分班上课,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习吃力的学生能够跟上班。学习太吃力的,可考虑留级。对于极少数实在跟不上班的,则再视不同情况个别处理。从而使一批学习吃力的学生渡过了难关。没有被学校淘汰出局。 [7]这种关爱学生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
革命意志
成仿吾事业心很强,革命意志至老不衰。尽管进入耄耋之年,依然为教育事业不辞辛苦地操劳。1982年,八十五岁的成仿吾同志,在完成口述《战火中的大学》一书之后,想把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经验加以总结,写成《教育工作与四个现代化》。正好这时王启新因参加编辑《成仿吾教育文选》一书到了北京。见到成老,他高兴地谈论自己的设想,并表示编完《文选》后,想叫王启新协助他完成这一任务。曾计划用半年到一年时间,由成老口述(因为他年事过高,不能过分劳累,每天可谈两个小时),把他的想法全谈出来,然后由王启新把谈话记录整理成详细的提纲,再读给他听,定下大的杠杠,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充实,写完整,最后写成初稿,然后经他审阅修改再定稿。估计此文可以写成20万字,力争成为一部科学的教育论著。不料过了两年,八十七岁的成老离开了人间,使这件事情最终落空,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也是一大遗憾。 [8]
校长美名
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受中央委托创办了党的第一所高等学校――陕北公学。在陕北公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后,他担任了华北联大的校长。他挺进敌后到晋察冀边区办学,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抗战干部和建国干部。他重视人才,请国内知名教授任教,开设为抗战服务的新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日寇大扫荡时,他亲自安排专家教授的“坚壁”地点,每隔几日,便骑马前往分散隐蔽的师生处去送银元,叮嘱要注意安全,不要扰民。他爱学生如子弟,和学生一起上早操,一起参加讨论,到了夜晚,总忘不了到学生宿舍去转转看看,嘘寒问暖……学生上课递条子给他说:“你是我们的妈妈。”
自此,“成妈妈”、“妈妈校长”就伴随着他一直传颂了半个世纪。 [9]
教育轶事
成仿吾与山东大学的深情厚谊
1958年8月,教育部调成仿吾到山东工作,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成仿吾到任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将学校由青岛向济南搬迁。当时国内正有一股“左”的思潮猛烈地冲击着教育战线,政治运动连续不断,生产劳动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受到严重干扰。面对这种情况,成仿吾果敢决断,以高度的原则性和坚强的毅力,采取得力的措施和妥善的步骤,迅速把学校工作纳入正确轨道,使学校在稳步前进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974年8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批示,成仿吾离开山东大学,到中央党校专门从事马恩原著的翻译和校注工作。 ,并为学校题词:“继续前进,努力不懈。”他还以泰山打比方,鼓励大家:“泰山是高大的,我们的学校也要像泰山那样高大(质量高、成绩大)。希望山东大学的同志们向着这个大目标前进。” [8]
教育思想
播报编辑
成仿吾十三岁到日本求学。同学陈天华在日本自杀,对他刺激很大,许多同盟会员为中国的解放,发动与组织革命,进行英勇的斗争,这对成仿吾决心走向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来放弃了学工,改学文艺走上文艺革新的道路,启发人民群众的觉悟。他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织了“ 创造社 ”, 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特别是文艺批评,成为 “创造社”的一员主将。 [10]当时许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教育落后,挽救中国应该从教育改造、普及群众的教育着手,使更多的人是投身到政治运动中来。成仿吾经过政治运动的洗炼,进一步坚强起来。
全国解放后,成仿吾教育思想重要的特点或优点,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变化 , 迅速转变学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为旧的正规化的办学思想所局限。在革命与建设的转折时期,使教育迅速完成转变,并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前进,成仿吾深刻了解 , 不很好向旧教育学习,包括向旧的知识分子学习 , 没有大批有事业心和专业知识的干部 , 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同时 , 成仿吾也了解,没有革命的胜利,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可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科学不仅是理论的科学 , 更重要的是实践的科学。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实践中概括而出 , 没有教育实践的发展,不可能概括出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一旦概括出来以后,又必须回到教育实践中去,这个过程是更为丰富、更为艰苦的过程。 [11]
成仿吾的教育思想内容是很丰富、全面的。具体包括:教育是立国之本,必须把教育工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尊重教师,提高教育素质,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分建设,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科研的独创精神等等。 [4]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1982年,85岁的成仿吾这样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从文化人到革命战士”。
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高度评价成仿吾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称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击的一生,是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的一生,是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 [4]
成仿吾从1934年在瑞金中央党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党的教育事业。他精通多种语言,长期致力于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他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革命文学,创作了许多作品,对推动我国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1]
后人纪念
播报编辑
成仿吾纪念室
成仿吾纪念室于2000年8月开始筹立,2002年12月正式开放。在成仿吾纪念室设立之前,娄底市文物管理处、娄底市博物馆负责人数次赴北京征集成老的有关文物,并与成老的夫人张琳女士及其亲属多次接触,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1999年8月和2000年5月分两次从北京成老家征集了大量成老的生前用品、手稿、藏书等珍贵文物近900件,并将成老书房内的物品整体征集回馆,在纪念室内设立成老的书房复原陈列室。纪念室的室名由时任娄底市市委书记张建功题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