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额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简称,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及相关费用的总称 [1-3] [5]。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速度和使用方向,是我国投资统计制度中的核心指标 [4] [7]。统计范围包括新增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及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 [2] [5-6] [8],计算方式涵盖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四个构成部分 [4] [7-8]。
- 统计范围
- 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2] [6]
- 计算方法
- 实物量与财务支出法 [8]
- 数据发布
- 月度不含农户/年度全社会 [7]
- 分类方式
- 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私营和个体、港澳台商、外商、其他等8类 [5]
- 统计起点
- 500万元 [2] [5]
- 指标作用
- 观测工程进度与效果 [4-5]
定义与作用
播报编辑
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宏观经济核心观测指标,综合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建造、购置活动的货币工作量 [1] [5] [7]。其数据是分析投资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自1950年代起持续应用于我国统计体系 [4] [7]。
统计范围与方法
播报编辑
统计涵盖三类对象:
- 1.新增计划总投资≥500万元的项目
- 2.现有固定资产改造且达统计门槛的项目
- 3.生产性/公益性生物资产投资 [2] [5-6]采用双轨制计算方法:
- 实物工作量法:按实际工程量计价
- 财务支出法:依据会计凭证确认 [8]
分类体系
播报编辑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为8大类,包括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私营和个体、港澳台商、外商、其他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则覆盖全部20个门类,同时按建设性质细分为新建、扩建、改建等技术类别 [1] [5]。
统计要点
播报编辑
- 1.排除范围:消耗性生物资产、流动资产及临时租赁资产不计入 [2]
- 2.价格因素:需关注当期价格与可比价格差异 [4]
- 3.统计差异: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在口径差异 [7]
- 4.凭证要求:以会计凭证取得时点作为计量基准 [2] [8]
数据发布机制
播报编辑
国家统计局按月发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数据,年度补充发布包含农村个人投资的全社会投资数据 [7]。项目单位需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每月提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报表直至竣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