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 名
- 荀瑶
- 谥 号
- 襄
- 姓
- 荀
- 氏
- 智
- 所处时代
- 周朝→春秋战国(晋国)
- 民族族群
- 华夏族
- 出生地
- 山西永济市
- 出生日期
- 公元前 506年
- 逝世日期
- 公元前 453年
- 主要成就
- 春秋晋国执政卿士,智氏家族领主
- 本 名
- 荀瑶
简介
播报编辑
勾践灭吴后,越国成为中原霸主。为了重振晋国霸业,智襄子主动献出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韩氏、魏氏也先后献出万户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地。智襄子纠集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赵氏退守晋阳,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二十三日),在晋阳城即将攻克之时,赵氏暗中派人出城说服韩氏、魏氏倒戈,韩魏两家临阵反水,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兵败身亡。接着,韩、赵、魏三家联手攻陷智氏封邑。
智氏
播报编辑
因为中行氏始祖荀林父和智氏始祖荀首和是亲兄弟,智氏多次承蒙中行氏的护佑,智跞也正是在中行吴的照顾下,未成年时就担任下军佐。所以在平定内乱过程中,智氏并未出兵,智跞以晋国执政的身份坐镇朝中,赵鞅挂帅出征,赵氏在军中的权力甚至超越了位列正卿的智氏。
公元前493年,执政智跞走完了他的一生,赵鞅无可争议地继之为晋国新一任执政。智跞死后,他的儿子智申成为四卿之一,担任下军佐。
位列正卿
播报编辑
此时的中原,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过度成战国时期的混战,齐、晋、楚、越四强并立也是战国格局的雏形初具,齐、楚是老牌强国,越国属新兴势力,晋国虽最强,却因为政出私门而战斗力大减。
力图复霸
播报编辑
攻略齐郑
他说:“我在出兵前,占卜与郑战,必胜,可惜没有占卜过与齐军的较量。其实我攻打郑国啊,是为了调查清楚陈国的灭亡原因!也算是为你们陈氏了却一桩家事(齐国的陈氏本是陈国公族,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奔齐,在齐国落脚生根)……”智瑶的使者把话说完,陈恒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公元前464年,智瑶与赵无恤再次出兵,攻打郑国,由于郑国的妥协,一路上晋军没有受到应有的抵挡,很快晋军就兵临郑都城下。智瑶以统帅的身份命赵无恤攻城,赵无恤想保全自己的实力,拒绝执行命令。这也是智瑶始终不能取得更大的外战战果的本质原因——晋国政出私门。主帅的命令不被部下所接受,智瑶火冒三丈:“你这个人啊,招人讨厌又没胆量,赵简子怎么立你为嗣卿?”
赵无恤反驳:“因为我能隐忍,这个对赵氏应该没有害处吧?”
这次作战,将佐不和,郑都没有攻克,却也劫掠了郑国大片物资,战果丰盛,满载而归。
图谋卫国
国事访问完毕后,智瑶命人用豪华巨轮送赤巿归吴,赤巿心里纳闷,智瑶怎么今天如此慷慨?经派人暗访才知道船里装载着晋军,欲趁赤巿在路经卫国时,攻破卫国,这一招借鸡生蛋太绝了,简直就是要嫁祸于赤巿啊。赤巿想起了昔日来访途中卫国人的大义,于心不忍,赤市装病暂时不回去了,在晋国先住一段时日。于是智瑶第一次谋卫计划落空。
卫侯一思量,对!送这个礼物的人肯定没安好心,这个卫侯的确比当年的虞公有出息,没有被智瑶的糖衣炮弹所迷惑。卫侯随即下令卫军严守边防,果然不久就发现智瑶带领着晋军前来,智瑶知道此机未能成功,便灰溜溜的退兵了。
⒊有一年,智瑶突然处罚嫡长子智颜,并要将其发配异国他乡。毕竟是智氏的嗣卿,即便是获罪流放,规模也是相当庞大的。智氏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向卫国开来。谨慎的南文子警觉到这可能是智伯的又一次阴谋,警告卫侯:“智瑶的儿子智颜是好人啊,并没有什么过错,无缘无故遭驱逐,这事情蹊跷,不可不防。如果智颜带来的车辆超过五乘,千万不要放他进来”
智伯得知后,认为卫国还有能人,就主动放弃了对卫国的作战计划。
图灭夙繇
中山有一个名叫夙繇的属国,成为智瑶的预定攻击目标,只是苦于道路崎岖,不好行军。经过一番思考,智瑶命人在晋国为夙繇铸造了一口大钟,钟的口径,专门设计的有一辆战车的两轨那么宽。钟铸好后,请夙繇国的国君派人来取,夙繇命人开路取钟。结果此路一修通,智瑶就率领晋军攻破夙繇国,夙繇灭亡,智瑶并其地而有之。
攻灭二卿
播报编辑
晋阳之战
播报编辑
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而传统霸主晋国因为卿大夫相互争权内耗,大权旁落,无力对外争雄。丧失霸主之位,这对于晋国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智伯在朝担任执政后,南征北战,使晋国声望大大提高,许多在晋国内乱时脱离晋国影响的小国,都纷纷重新归附。作为晋国的执政,智伯心里很清楚,晋国大权旁落,政出私门,若要恢复晋国霸业,必须增强晋国国君实力,才能主导晋国一致对外。
四卿献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智伯瑶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韩虎不想这样白白的牺牲自己的地盘,想拒绝。段规劝诫道:“如果不献出土地,智伯必然会派兵攻打韩氏。韩氏献出土地后,智伯会再向别人索取土地,别人不给,他必定发兵攻打。这样韩国就可以避免受攻,等待形势好转。”韩虎一想有理,慷慨的将一个万户之地赠予公室。
智瑶又向魏桓子魏驹,魏驹也不想给。他的家臣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啊?”魏驹说:“无缘无故要地盘,所以不给。”任章耐心的劝魏驹:“智瑶索要地盘,诸大夫一定会对他存有恐惧之心,我们给了他土地,他一定会放松警惕。智伯放松警惕后就会轻敌,而我们这几家会由于害怕而亲近联合;一旦产生冲突,由亲近而联合的军队来对付轻敌的伯,智伯的命一定长不了。”魏驹纳其言,将一个万户封邑交与晋公。
虽然正史中,将韩、魏献地过程写的淋漓尽致,但是这些内容无法经受考证。因为智伯作为当时晋国正卿,虽然无法更改历史记录,但是一定是可以看到这些记载的,他若知道后必然会对韩、魏采取提防,怎么会让韩、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机会叛变。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话语已记载在册,还未归入国史中,等晋阳之战之后再补录的。那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这到底是实情,还是为给韩魏在晋阳之战中的叛变行为进行开脱。
韩魏反水
智瑶带领着晋国的大部队向赵氏发起了总攻,赵氏寡不敌众,军队战败。赵氏一败再败,形势很不利。赵无恤询问家臣张孟谈:“如今赵氏战败,智氏势大,我们将何去何从啊?”张孟谈建议:“晋阳,先君(赵简子)在晋阳经营多年,城固而民富,足矣依靠!”赵无恤也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于是将赵氏的基地迁往晋阳,进行下一步作战计划。智瑶认准了赵氏的这次崩盘,继续追击,包围晋阳,命令军士强攻,但没有攻克。
智瑶巡视战地,发觉晋阳城虽然坚固,却地势低洼,足智多谋的智瑶又心生一计。
晋阳城中军民已经初现不安,赵氏的危机即将来临。
智瑶站在高处,俯视晋阳,对自己所作出的这一前无古人的战术壮举颇为自豪,不禁说道:“我智瑶打了半辈子仗,以前真没有认识到这河水的的威力啊!它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言者无意,听着有心。韩虎与魏驹在侧……
两个月过去了,晋阳城里已经是易子而食。赵无恤问计于张孟谈:“为之奈何?”张孟谈说:“让我出城去见见韩虎和魏驹吧!”赵无恤应允。这天趁夜,张孟谈秘密潜入韩虎与魏驹说道当前局势:“若赵氏亡,韩、魏亦不保亦!”就是这一句话击中了韩虎、魏驹的要害,唇亡齿寒啊。段规与任章也在煽风点火,于是两家与张孟谈约定,共灭智氏,一场惊天密谋酝酿成型。
兵败山倒
公元前453年3月,晋军阵营中一片寂静。韩虎、魏驹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将智氏亲兵全部杀死,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帅营,晋阳城中的水势减退。赵无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计划进行,率领赵氏亲兵,从城中杀出。智瑶此时还在梦中,听闻军营里一片混乱,惊醒之时,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军在混乱中不知所措。赵氏从晋阳城中杀出,韩氏、魏氏从左右进攻智氏的两侧,智军已成瓮中之鳖。
智氏的族人们在得知宗主战死,智氏兵败的消息后,一片哗然,但很快他们就恢复了冷静。他们在智宽、智开等人的带领下,以自己的封邑防御三家。经过一年多的激战,终是难敌三卿,率领族人投奔秦厉共公,智氏集团永远离开了晋国。
水灌晋阳及三家灭智
十六年(前453年)智襄子久攻不取,引汾水灌晋阳城,赵氏“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军民病饿交加,十分危急。智襄子看见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说:“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已知道了。”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听闻此语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号,因为魏氏的安邑城,韩氏的平阳城都有可能是智襄子下一个水攻的对象。赵氏水困已久,无法续守,遂派谋臣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张孟谈于是告诉韩、魏之君曰:“唇亡齿寒,智伯率领你们两位来攻击赵氏,赵氏快要灭亡了,接下来你们两位也要被智伯当成攻击的目标了。”韩、魏本来就对智伯的嚣张跋扈非常愤恨,听了这论士之言,也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灭亡的门阀,决定倒戈起事。于是三方密约,决定共同攻灭智氏。
到了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决开堤防反灌,智氏军因仓促救水而散混乱,赵襄子亲率军队进击,并大败智氏军的前锋,长驱直入中军幕府,擒杀智襄子,并将智襄子的首级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韩赵魏联手攻陷智氏封邑,智氏一族两百多人惨遭杀戮,智氏遭受灭族之灾。智襄子有食客豫让,为人忠义,为了要报答智襄子的知遇之恩,并发誓要替主公报仇雪恨,三番两次刺杀赵襄子,都不成功,最后依旧被赵襄子所擒,于是请求刺了赵襄子衣服三剑,略作报恩的表示,然后自杀身亡。
豫让报仇
播报编辑
豫让本来仕事于范氏及中行氏,后来转去智伯门下任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晋阳之战起,智伯讨伐赵襄子,赵襄子联合韩康子与魏桓子灭掉智伯,赵襄子更将智伯的头颅当饮酒之首爵。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便改姓换名,冒充成为要服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宫廷里涂饰厕所,身上带着匕首,想要借机刺杀赵襄子。一日,赵襄子正在如厕,突然心一惊,抓住涂饰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是豫让,赵襄子说:“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释放了豫让。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疮,又吞木炭使自己声音变得沙哑,令自己的样子令人无法辨认,就算他的妻子也不能识别他,豫让便在市上作乞丐。他的朋友认出他是豫让,为他哭道:“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说:“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过了一段时间,赵襄子出宫,豫让立即在赵襄子必要经过的桥下埋伏。赵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大惊,赵襄子说:“此必豫让也。”派人搜查,果然找出豫让。赵襄子问豫让:“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赵襄子叹息哭泣著说:“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将豫让围住。豫让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赵襄子感到豫让义烈,命人将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跳跃三次,一剑劈下,说道:“吾可以下报智伯矣!”说罢便自刎而死。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
历史评价
播报编辑
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是智氏家族第三位,是荀氏家族第五位(荀林父,荀罃,荀偃,荀跞之后)正卿。在其执政期间,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对外智伯南征北战,晋国实力也逐步恢复。在晋阳之战中,眼看就要淹没晋阳城时,却因韩、魏的临阵反水,功败垂成,晋阳一战直接导致智氏的灭亡,和晋国被三家瓜分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