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tiáo jiàn)是汉语常用名词,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或客观状况。其核心含义包括影响事物变化的诸因素、需遵循的标准要求及特定情境下的现状描述 [3]。
作为哲学术语,条件侧重外部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制约作用,与内部根据构成辩证关系。逻辑学中分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类型,构成假言判断的基础 [5]。日常语境通常指个体或环境的具体状况,如身体条件、设备条件等 [2] [4]。
该词源于南北朝公文术语,初指逐条陈述的事务,如《北史·郎基传》载“条件申台省”。唐宋时期广泛用于行政文书,如《旧唐书》“委吏部条件处分”、苏辙《论差役五事状》“条件如左”。近现代语义扩展至劳资协商(曹禺《雷雨》)及矛盾转化要素(毛泽东著作)等复合内涵。
- 中文名
- 条件
- 外文名
- [Condition, Requirement, Prerequisite, Qualification, Factor, Term]
- 【词目】
- 条件
- 【拼音】
- tiáo jiàn
基本解释
播报编辑
2. 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 [1]
引证解释
播报编辑
1. 逐条逐件。
2. 指逐条逐件写成的文字。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下至德二年:壬申,上(唐肃宗)御丹凤楼,下制:“士庶受贼官禄,为贼用者,令三司条件闻奏;其因战被虏,或所居密近,因与贼往来者,皆听自首除罪;其子女为贼所污者,勿问。”
3. 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标准。
曹禺 《雷雨》第二幕:“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4. 指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矛盾着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5. 指状况。
如:他身体条件很好。如:这个工厂条件好,工人多,设备也完全。 [2]
详细解释
播报编辑
①根据是决定事物存在、发展的内部原因,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根本矛盾和事物运动的根源;条件是制约和影响事物存在、发展的外部因素。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根据在事物发展中起主要的或根本的决定作用,不同的根据决定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条件只有通过根据才能起作用。根据与条件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互相转化。
条件句: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