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林虑(林虑)一般指林州市
林州市,河南省县级市 [62],由安阳市代管 [63],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安阳市西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邻安阳县、鹤壁市淇县;南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西靠太行山脉,与壶关县、平顺县接壤;北与涉县隔漳河相望,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 [4] [48]截至2024年末,林州市常住人口92.74万人。 [6]截至2025年6月,林州市辖4个街道、16个镇, [55]市政府驻红旗渠大道80号。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夏,属冀州。汉高帝二年(前205年),置隆虑县。 [3]1994年,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 [47]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 [44],“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境内的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 [44],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旗渠、阳台寺双石塔、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惠明寺 [11]等,林州茶店柿饼、东岗核桃、东岗花椒、东姚小米 [30]、林州茶店太行菊 [31]、林州茶店山楂 [32]等全国地理标志产品。
2024年,林州市地区生产总值726.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一产总量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0.8%;二产总量完成365.9亿元,同比增长8.8%;三产总量完成346.3亿元,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50.3:47.7。 [65]
- 中文名
- 林州市
- 外文名
- Linzhou City
- 别 名
- 林县、隆虑、林虑、临虑邑
- 行政区划代码
- 410581
- 行政区类别
- 县级市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西北部、安阳市西部
- 面 积
- 2046 km2
- 下辖地区
- 4个街道、16个镇
- 政府驻地
- 开元街道红旗渠大道80号
- 电话区号
- 0372
- 邮政编码
- 456550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
- 92.74 万(2024年末常住人口)
- 机 场
- 林州通用航空机场
- 车牌代码
- 豫E
- 地区生产总值
- 726.5 亿元 [65](2024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
三国,属魏国朝歌郡。
清,属河南省彰德府。
民国二年(1913年),属河南省河北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分为林县和林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62年,属安阳专区。
2025-08-06,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 [47]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1987年,城关乡撤乡建镇。
1988年,城关镇析置城关镇、城郊乡,临淇、姚村、河顺、任村、东姚、合涧、横水7个乡撤乡建镇。
1996年,东岗、原康、泽下、采桑4个乡撤乡建镇,其中泽下乡更名为五龙镇。
1998年,撤销小店乡,设立桂林镇。
2014年,撤销石板岩乡,设立石板岩镇。
2016年,姚村镇的两停岗、武家泊、杨家泊、施家岗、北辛庄、柳林、申家泊黄7个村划归陵阳镇。 [52]
2018年,撤销城郊乡,设立黄华镇。 [47]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6月,林州市辖4个街道、16个镇:开元街道、振林街道、龙山街道、桂园街道、合涧镇、临淇镇、东姚镇、横水镇、河顺镇、任村镇、姚村镇、陵阳镇、原康镇、五龙镇、采桑镇、东岗镇、桂林镇、茶店镇、石板岩镇、黄华镇。34个社区居委会,542个村委会,1747个自然村。 [56]市人民政府驻红旗渠大道80号。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安阳市西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3°37′~114°04',北纬35°41'~36°22'之间。东邻安阳县、鹤壁市、淇县;南同新乡市辉县市、卫辉市相连;西靠太行山脉,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平顺县接壤;北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隔漳河相望。南北长74千米,东西宽29.4千米,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 [4] [48]
林州市人民政府
地质
林州市位于华北板块的南部,晋豫陕三联裂谷系北支东沿。以林州大断裂为界,分属山西断隆的太行拱断束和鹤壁断陷2个次级构造单元。不同的构造单元,其地质特征表现各异,前者地层产状平缓,有轻微的波状褶曲;后者断裂发育。 [4]
地形地貌
林州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最高处是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处位于五龙镇东北部(海拔200米左右),市区海拔306.8米。林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属于华北地震带,境内断层较多,大多属于正断层。最大的断层位于林州盆地的西部并延长到北部,长35千米,断层面倾向东,倾角50~80度,垂直断距1000米。此外还有4处较大的断层和众多小断层。林州大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极易散失。在有隔水层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相当困难。在太行山东麓,地表被强烈侵蚀,多陡崖、峡谷,造成了太行山与林州地面的巨大高差。 [48]
气候
林州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林州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672.1毫米,年日照时间2251.6小时,平均无霜期192天,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5℃。林州最大冻土深度42厘米,最大降雨量1081.0毫米/日,最大积雪厚度180毫米。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6.4%,静风40.8%;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5.3%,静风39.6%。 [48]
水文
林州市水源缺乏,境内的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为丰水期,冬春为枯水期。全市属海河水系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天然河流以及红旗渠。 [4] [48]
土壤
林州市土壤大致分褐土、棕壤土两大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14个土种。除西部山地有棕壤土类分布外,绝大部分是褐土。 [3]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林州市水资源总量5.652亿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过境水3.78亿立方米,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0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556亿立方米。 [48]
生物资源
林州市境内林木有75科450种,其中,乔木410种、灌木40种。常见的林木是温带阔叶落叶树种,少数为针叶常绿树种。用材类有柏树、松树、杨树、柳树、槐树、椿树、泡桐、榆树等。经济类有核桃、苹果、山楂、柿子、梨、大枣、板栗、桃、杏、李子、石榴、葡萄、花椒等。花草,有宜牧野生饲草12科67种。主要有乔木科、豆科、莎草科。药材有936种中药材,其中常用药材160多种。主要有荆芥、连翘、远志、党参、柴胡等。另有低等植物蘑菇、平菇、木耳等。
林州市境内鸟类有:石鸡、灰喜鹊、麻雀、鹤鹑、岩鸽、斑鸠、燕、黄鹭、雕、猫头鹰、啄木鸟、乌鸦、布谷等。水生动物有鱼、虾、蟹、龟、蛤蟆、蛤蜊、泥鳅等。 [4]
土地资源
林州市土地总面积206197.17公顷,其中,湿地132.33公顷,耕地55596.3公顷,种植园地7115.75公顷,林地97431.14公顷,草地9077.33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847.87公顷,工矿用地3296.61公顷,住宅用地12340.6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334.38公顷,特殊用地218.7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895.9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857.12公顷,其他土地10053.01公顷。 [4]
矿产资源
林州市已发现能源、金属、非金属、稀有矿产、水气矿产5大系列32个品种的矿产资源。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4种(铁、铅、钴、镁)、稀有分散元素矿产1种(铌、钽)、水气矿产1种(地下水),各种非金属矿产25种(主要有石灰石、硅线石、含钾岩石、白云岩、耐火黏土、花岗岩、荧晶石板、石英岩、砖瓦黏土、铝土、钾长石、钠长石、河沙等)。这些矿产中,探明储量的有煤、铁、白云石、含钾岩石、石英砂等,潜在价值约1000亿元。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铁、石灰石、水泥灰岩、石英岩、花岗岩、耐火黏土、钠长石、白云岩、河沙等10余种。 [4]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末,林州市常住人口为92.74万人,城镇化率为60.54%,出生率为6.8‰,死亡率为7.92‰,自增率为-1.12‰。 [66]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4年,林州市生产总值726.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一产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0.8%;二产增加值365.9亿元,同比增长8.8%;三产增加值346.3亿元,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为2.0:50.3:47.7。 [66]
人民生活
2024年,林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1元,同比增长4.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25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34元,同比增长4.1%。 [66]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林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1.0%。其中,城乡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8.9%,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8.7%。 [66]
财政
2024年,林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9%,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6%,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5.8%,节能环保支出同比下降32.4%,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15.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2.9%,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6%,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9.6%。 [66]
第一产业
2024年,林州市粮食种植面积85.4万亩,同比增长0.1%。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5.3万亩,同比下降0.6%;秋粮种植面积60.2万亩,同比增长0.4%;2024年棉花种植面积0.15万亩,同比下降52.9%。油料种植面积4.79万亩,同比增长18.9%。
2024年,林州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6万吨,同比增长1.8%;棉花产量109吨,同比下降53.7%;油料产量5567吨,同比增长18.1%。
2024年,林州市肉类产量16084吨,同比下降32.9%。禽蛋产6624吨,同比下降15.1%。牛奶产量1028.3吨,同比下降0.2%。 [6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林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0%;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产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4家,其中,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201家。
2024年,林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粗钢产量134.2万吨,同比下降14.9%;钢材产量165.4万吨,同比增长9.0%;生铁产量282万吨,同比增长18.7%;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18.3万吨,同比增长88.6%;玻璃纤维纱产量8.7万吨,同比下降7.5%;玻璃纤维布产量26640.6万米,同比下降5.0%。
2024年,林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0.4%。 [66]
建筑业
2024年,林州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687亿元,同比增长11.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34.4亿元,同比增长7.3%。 [6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林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3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亿元,同比增长12.2%;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亿元,同比增长0.6%。 [66]
对外经济
2024年,林州市实际利用外资353万美元。全市招商引资引进省外资金157.5亿元,同比增长11.9%。 [66]
旅游
2024年,林州市接待游客1965.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1%;旅游综合收入117.6亿元,同比增长12.9%。 [66]
金融
2024年,林州市金融业完成增加值14.3亿元,同比下降1.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67.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843.9亿元,同比增长10.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2.2亿元,同比增长8.4%。 [66]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综述
林州市处于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省道227林桐线、省道302范林线、省道303濮安线、234国道、341国道、342国道 [4]、南林高速公路 [7]、瓦日铁路 [8]、平长高速 [46]、太行山高速 [49]、台辉高速公路 [50]穿过林州市。
2024年,林州市公路货运量4117万吨,货运周转量1419788万吨千米;公路客运量985.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6602.97万人千米。 [66]
公路
林州市境内国省千线公路共6条,全长287.796千米。境内国道3条:国道234兴阳线全长90.017千米、国道341胶海线全长18.175千米、国道342日凤线全长33.843千米:省道3条:省道227林桐线全长82.919千米、省道302范林线全长48.157千米、省道303濮安线全长14.685千米。境内国道142.035千米,省道145.761千米;一级公路占77.916千米,二级公路占209.88千米。 [4]
铁路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4月,林州市有237辆公交车、225座标准候车亭、330多个公交站牌、25条公交线路,覆盖城区15条主次干道和黄华、横水、合涧、桂林、陵阳、姚村、采桑、石板岩等8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年均客流500万人次。 [57]
政治
播报编辑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2024年,林州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7所。其中普通高中11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初中47所,小学11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50所。基础教育在校生200823人,其中:学前18811人、义务141791人(小学87055人,初中54736人)、高中28814人、特教17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1234人。基础教育教职工1344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80人;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585人,其中专任教师530人。 [66]
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
林州市“十三五”期间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林州文化大讲堂,组建市、镇、村三级“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队伍68支,组织文艺演出500余场,累计受益群众50万人次。打造了战鼓、书法、合唱、二胡、广场舞5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成24个文旅特色村。先后创作排演了新编历史豫剧《情系红旗渠》《羊角岭》等戏剧作品,拍摄了影视剧《皂角树下》《飞回山沟是凤凰》等影视作品20余部。在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河南省戏剧大赛等赛事中荣获众多奖项。围绕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专题创作文艺作品12个、演出24场。豫剧《红旗渠》开创全省市级剧团大型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先河。 [61]
国家一级文化馆:林州市文化馆。 [24]
国家一级图书馆:林州市图书馆。 [25]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末,林州市共有医疗机构1059个,其中三级医院2个(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为三级中医院);二级医院5个(肿瘤医院、妇幼保健院和食管癌医院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红旗渠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平心台医院为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一级医院34个,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民营医院17个(红旗渠医院、平心台医院为二级医院);卫生所529个;卫生室206个;其他不设床位医疗机构282个。全市拥有省级重点专科2个(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省级区域重点中医专科2个(中医院的脑病科、儿科中医专科)。拥有安阳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中医院心血管内科、肾脏病科、肿瘤医院肿瘤科)。全市现有开放床位6291张,设置床位3804张。全市医技人员共有725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85人,注册护士3050人。其它专技人才924人。 [66]
社会保障
2024年,林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66]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地方文化
- 红旗渠精神
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先后有30多万人次的林县儿女自带工具,自备口粮,风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干9年多,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全长1500千米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创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间奇迹,培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非遗
截至2023年3月,林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4项,省级5项、市级17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 [61]
文物古迹
阳台寺双石塔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惠明寺
红旗渠
方言
林州市境内的方言为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林州话,亦称林州方言。林州方言语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亢宏亮,发音清晰,浑厚直硬,变音较多,四声分明,去声字多多。词汇丰富,词尾多有后缀;句中常有语头、镶中和缀尾,说话常省略某些词语。林州话对多音节词的首音节词读得沉重、响亮、节奏长,末音节词读得轻、低、节奏短:常因发音速度快,省略或轻放读个别词的声母、韵母,听起来好像改变了原来词语的音节。 [28]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 [51]。八百里太行把风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给了林州,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 [44]。境内拥有滑翔伞运动基地,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 [44]。同时,林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赵南长城、东周贵族墓群、隆虑古城址等文化历史遗迹,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 [44]。
截至2024年末,林州共有5A级景区1家(安阳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4A级景区2家(万泉湖、中华古板栗园),3A级景区7家(天平山、万宝山、五龙洞、黄华神苑、太行屋脊、柏尖山、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 [45] [68]
安阳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
安阳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河南省林州市,是由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大主景区构成。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水长城,景区包括红旗渠青年洞、红旗渠分水苑、红旗渠纪念馆、络丝潭。太行大峡谷包括桃花谷、太极山、千猪叫石三大奇观以及王相岩、仙霞谷、小洞天、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豁、华夏一绝桃花瀑、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2016年11月,安阳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正式晋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 [45]
林州市烈士陵园
林州市烈士陵园位于市区东南、龙头山北侧,1976年3月破土动工,1978年8月落成,总面积4.2万平方米,坐南朝北。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孙占元烈士纪念馆、栗振林烈士纪念馆、烈士灵堂、烈士公墓、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区。园内共褒扬5785名烈士,有孙占元、栗振林、王志昌、李新福、王东喜、路文艺、吴祖太、李茂德等。
林州市烈士陵园,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2025-08-06,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被民政部、省民政厅表彰为“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3]
地方特产
播报编辑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核桃
东岗核桃,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东岗花椒
东岗花椒,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东姚小米
东姚小米,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山楂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孙占元(1925-1952年),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弟齐名的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也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曾参加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屡立战功。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孙占元在五圣山2号阵地担任突击作战任务,牺牲时年仅27岁。 [34]
谷文昌(1915年10月—2025-08-06 [64]),1950年加入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工作,后担任东山县委书记,带领人民在风沙肆虐的东山岛苦干14年,在194千米长的海岸线上筑起一道“绿色长城”。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35]
曹双明,1946年参军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西渡黄河、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曾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1993年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曾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36]
刘洋,女,汉族,籍贯林州,生于河南郑州,中共党员,博士。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37]
张锁江,1964年11月生,河南省林州市人,化学工程学家,主要从事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与绿色过程工程研究。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院长;2019年任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2022年6月任河南大学校长。 [38]
李乾元,林州市姚村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内,曾任中共第1集团军党委副书记等职。 [43]
友好城市
播报编辑
城市 | 国家 | 结好日期 |
---|---|---|
怀昂市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 2025-08-06 [42] |
东山县 | 中国 | 2025-08-06 [26] |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荣誉称号 | 获得时间 |
---|---|
2015年国家园林城市 [40] | 2015年 |
河南省第一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市县 [41] | 2025-08-06 |
首批河南省森林城市 [5] | 2025-08-06 |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9] | 2025-08-06 |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 2025-08-06 |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 2025-08-06 |
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 [14] | 2025-08-06 |
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10] | 2025-08-06 |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1] | 2020年8月 |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2] | 2025-08-06 |
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13] | 2025-08-06 |
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15] | 2025-08-06 |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16] | 2025-08-06 |
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8] | 2025-08-06 |
2021年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19] | 2025-08-06 |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 | 2025-08-06 |
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 [21] | 2025-08-06 |
河南省2022年“国培计划”项目县 [22] | 2025-08-06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 [23] | 2025-08-06 |
首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 [54] | 2025-08-06 |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53] | 2025-08-06 |
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86 [59] | 2023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