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七言律诗,收录于其作品集《文山集》。此诗通过"五老湖光远,九华山色昏"等池州地域意象,结合"南冠前进士""北部故将军"等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尾联"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直抒胸臆,与其晚期作品《过零丁洋》《正气歌》共同构成南宋遗民文学的精神母题 [2]。
- 作 者
- 文天祥(南宋)
- 创作年代
- 1279年(祥兴二年)
- 体 裁
- 七言律诗
- 出 处
- 《文山集》卷十四
- 主 题
- 家国情怀
- 文学流派
- 遗民诗歌
创作背景
播报编辑
该诗作于祥兴二年(1279年)秋,文天祥在广东战败被俘后,由元军押解沿赣江、长江水路北上大都,途经池州时触景生情而作 [2]。诗中"南冠"借春秋时期楚人钟仪囚禁典故,暗喻诗人身陷囹圄的处境;"故将军"指西汉李广罢职后自称"故李将军",投射作者对南宋覆灭的悲怆 [1]。
诗歌内容
播报编辑
全诗共八句,分四联:
- 首联"五老湖光远,九华山色昏"选取池州代表性景观五老湖、九华山,通过"远""昏"的空间渲染,营造苍茫意境
- 颔联"南冠前进士,北部故将军"以历史人物自况,前句指诗人曾任状元(进士第一)的过往,后句暗喻军事失败后的处境 [1-2]
- 颈联"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借残阳下的江村景象,隐喻南宋政权日薄西山的现实
- 尾联"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直抒胸臆,将十年抗元经历浓缩为梦境,表达国破后的精神创伤 [2]
艺术特色
播报编辑
诗歌融合地理符号与历史典故,形成三重对照:
- 空间维度:池州山水(现实场景)与大都(目的地)的地理跨越
- 时间维度:南宋故国(过往)与元朝统治(现实)的历史断层
- 身份维度:状元宰相(昔日荣光)与阶下囚(当下境遇)的角色反差 [1]
诗中景物描写遵循"以我观物"的创作手法,"昏""销魂"等主观情感词渗透自然意象,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2]。
文学评价
播报编辑
该诗被视作文天祥晚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 文学史价值:与《过零丁洋》共同确立"山河书写—遗民情怀"的创作范式,开创宋末诗歌新境界 [2]
- 意象系统:构建池州地域文化符号与遗民情感表达的互文关系,九华山、五老湖等意象成为后世同题诗歌的创作母题 [1]
- 情感张力:通过"前进士"与"故将军"的身份叠加,展现士大夫在时代剧变中的精神困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