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沈阳理工大学 [38]
- 外文名
-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38]
- 简 称
- 沈理工、SYLU [38]
- 所在地
- 沈阳市
- 创办时间
- 1948年 [1]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39]
- 学校类别
- 理工类 [78]
- 学校特色
-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 [85]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023年) [7]
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建高校(2010年) [85]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 [87]
辽宁省局共建中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6年) [86] - 主管部门
- 辽宁省 [78]
- 专职院士数
- 双聘院士1人(截至2025-08-05) [1]
- 本科专业
- 49个(截至2025年1月) [1]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截至2025年1月) [1]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截至2025年1月)) [1]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截至2025年1月) [1] - 博士后
- 科研工作站1个(截至2025年1月) [1]
科研流动站1个(截至2025年1月) [1] - 院系设置
- 19个学院(截至2025年1月) [1]
- 校 训
- 弘志励学 德才并蓄 [6]
- 校 歌
- 《追赶超越 复兴荣光》 [6]
- 校庆日
- 9月23日 [84]
- 地 址
-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南屏中路6号 [38]
- 院校代码
- 10144
- 主要奖项
- 辽宁省平安校园(2012) [76]
沈阳市先进单位(2014年) [76]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 [76]
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0年) [4] - 学校网站
- www.sylu.edu.cn [38]
- 占地面积
- 1130000 m2 [1](截至2025年1月)
- 教师人数
- 1671人(截至2025年1月) [1]
- 学生人数
- 全日制在校生18400余人((截至2025年1月) [1]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学校本源
沈阳理工大学源出于两支,一支是在解放战争炮火中诞生的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另一支是创建于1953年的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76]
- 东北军工专门学校
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是军工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培养、训练兵器工业技术和管理干部的兵工院校,于1948年4月成立,1949年正式开学,后改名称沈阳兵工学院,1950年改为高职性质的东北兵工学校,同年10月扩充为正规大学性质的兵工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简称东北兵工专、东北兵专)。 [76]
1952年,学校由隶属中央兵工总局改由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局直接领导,同年11月15日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变更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原兵器专业转入北京工业学院,于1953年2月正式停办,从3月1日起,另行成为土木建筑中等技术学校,校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土木建筑技术学校”,后改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 [76]
直到1955年,二机部二局决定在东北兵工专原址恢复军工办学,校名为第二二二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四级技术工人,于2025-08-05改建为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后启用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校名,原第二二二技校校名取消。 [76]
- 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3年,由于培养建设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第二机械工业部根据国防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决定在沈阳建立一所中等技术学校,校名定为东北工业学校,在建校筹备工作时先后改为东北第三工业学校、沈阳第二工业学校、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76]
拆分发展
1960年,为了建立完整的兵工教育体系,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与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合并的基础上修建了“沈阳工业学院”,校内大学与中专并存,分设大学部和中专部。 [76]
- 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
1961年,沈阳工业学院正式成立沈阳工业学院党委党校,并于1963年停办了大学部,所剩学生全部转入了太原机械学院,同年6月15日更校名为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 [76]
1965年,学校改为半工半读高级技术学校,校名改为沈阳工业学院。 [76]
2025-08-05停止办校改为工厂,代号为国营五五〇四厂,学院革命委员会研究取第二厂名为国营劲松机械厂,原沈阳工业学院革命委员会改为劲松机械厂革委会。 [76]
至1972年1月,恢复沈阳工业学院办学,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沈阳机械工业学校,五五〇四厂保留作为校办工厂。 [76]
- 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1961年6月,沈阳工业学院中专部化工部分独立建校,校名“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为全日制国防工业化工类的中等专业学校,同年7月正式脱离沈阳工业学院,隶属于三机部第五工业管理局。 [76]
1966年1月,由于五机部决定成立沈阳第一工业学校,于是1969年6月停办了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改办国营险峰机械厂,于1972年7月改为了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 [76]
恢复重建
- 沈阳工业学院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了沈阳工业学院办本科大学,同时撤销了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五五〇四厂改为院办工厂,代号不变。 [76]
1982年9月,学校成为了国家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并在1986年8月“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兵器构造与制造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获准建立。 [76]
2025-08-05,校内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同年6月沈阳第一工业学校并入沈阳工业学院。
- 沈阳第一工业学院
2025-08-05,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与724厂分开独立办学,并恢复了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校名,设置化学分析、机械制造、表面处理、火工品与装药等4个专业,学校规模1000人。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76]
共同发展
1999年,沈阳工业学院与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完成了南北两区的对接,并由兵器工业总公司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同年,经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沈阳工业学院》被编入中国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校报系列,并恢复其刊名为《沈阳工业学院报》。 [76]
2025-08-05,沈阳工业学院商学院成立;2003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浑南新校区,并荣获了“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奖”。 [77]
2025-08-05,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沈阳工业学院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于7月2日举行更名揭牌仪式,同年9月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落地,还成立了“中国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 [76-77]
2005年,学校与沈阳军区签订国防生招生计划,正式成为沈阳军区国防生培养基地,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成立了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还荣获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76-77]
2006年7月,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签订合作协议。 [77]
2007年5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沈阳理工大学兵器陈列馆”也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 [77]
2008年3月,学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学科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校还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共建了孔子学院。 [77]
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 [77] [94]
2011年12月,经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建设了“辽宁省引智示范基地”,并成为了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高等院校,先后获“全国大学生女足锦标赛(专业组)第二名、全国大学生女足五人制锦标赛第二名、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大学女子组第三名”等奖项20多项。 [77] [94]
2012年3月,学校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弹药武器系统工程技术专家杨绍卿为学校“特聘教授”,同年11月12日学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77]
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沈阳理工大学设立兵器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网络赋能弹药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77]
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沈阳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7]
2015年,沈阳理工大学内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现代兵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厅验收,同年12月《沈阳理工大学章程》获得教育厅核准,这是学校建校以来的首部章程。 [77]
2016年6月,学校获批“十三五”期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77]
2017年3月,学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军用关键材料、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5个学科入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同年7月6日沈阳理工大学作为理事长单位成立“辽宁省军民融合(兵工)产业校企联盟”。 [77]
2018年3月,由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发起,沈阳理工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成立了B8协同创新联盟。 [77]
2019年,学校获批“辽宁省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 [77]
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77]
2021年,获批工信部首批“数字智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77]
2022年,学校与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约共建浑南科技城,还获批了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成立了教育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国际工程学院, [77]同年4月,学校作为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参加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换届会议。 [89]
2025-08-05,沈阳理工大学创建了中国首家“大中小国防教育一体化联盟”,全民国防教育取得新突破,“国防教育工程”二级学科获教育部批准,是中国唯一在兵器学科下开设国防教育硕士点的高校,获批了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学校沈阳理工大学科创城正式启用,打造了学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教师校友创办的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科技型企业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校内“人形机器人”还荣登了央视《朝闻天下》。 [77]
2024年,沈阳理工大学作为辽宁省兵工学会理事长单位应邀参加了辽宁省科协科技社团助企新突破专家行(营口高新区站)活动。 [93]同年,学校承办了第二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启动大会,签署了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高校科技协作体倡议书,校内党委书记宁先圣还受邀参加了第四届“投资辽宁”大会,并代表学校与辽宁省贸促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7]
2025-08-05下午, 营口理工学院与沈阳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沈阳理工大学大数据中心举行。 [98]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1月,沈阳理工大学共设有19个学院(部),开设49个本科专业。 [1] [61]
院系 | 专业类 |
---|---|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 |
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 智能车辆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能源与动力 [12] |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 |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物流管理、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工商管理 [13] |
沈阳理工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14]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应用化学、化学 [15] |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 |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16] |
沈阳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17] |
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 | / |
沈阳理工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 / |
沈阳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 / |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18] |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物联网工程 [19]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20] |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 [21] |
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2] |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23] |
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沈阳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工商企业管理、会计 [24] |
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俄学院 | / |
院系参考资料来源: [8] |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学科建设
沈阳理工大学围绕学校“1+3+N”学科建设布局,形成了以“工学为重点,突出国防特色,理、工、文、经、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53]截至2025年1月,共设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交叉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还有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以及5个国家级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 [1]
类别 | 学科名目 |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工商管理、设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2]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国际贸易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 |
硕士专业学位 | 电子信息、工商管理、机械、会计、材料与化工、翻译等 [2] |
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网络赋能弹药技术 [34]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33]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科技开发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33] |
国家级特色学科 | 兵器、信息、控制、材料、机械 [42] |
辽宁省一流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42]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沈阳理工大学共有教职工1671人,其中专任教师1161人、含聘任到高级职称专任教师634人、双聘院士1人,还有着“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3人以及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选、辽宁省学术头雁、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千层次、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等142人。 [1]
类别 | 名称 |
---|---|
双聘院士 | 杨绍卿 [40]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郝永平等 [47]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冯永新等 [41]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冯永新、郝永平、 [41] [47]高宏伟等 [48] |
辽宁省优秀专家 | 冯永新、郝永平等 [41] [47] |
辽宁省特聘教授 | 冯永新、郝永平等 [41] [47] |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选 | 关涛 [53] |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千层次 | 许可、张文波 [44] [54] |
辽宁省教学名师 | 陈峰、李永华、杨旗、王忠堂等 [43] [49] |
辽宁省优秀教师 | 高宏伟、王余莲、周帆、魏永合、张皓、 [45-46]王忠堂等 [49] |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 | 郝永平等 [47] |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 信息网络与信息对抗、智能检测与网络化测控、石油天然气往复压缩机研究与应用、高温建筑墙体保温防火材料系统 [42]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08-05,此外,沈阳理工大学还获批了首批辽宁省普通高校示范性虚拟教研室1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有着5门省级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课程思政示范项目、9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获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24项,数量居位居辽宁省第4名,其中有着重点课题2项。学校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入选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1项(全国仅124项)、获批辽宁省高质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0项,数量位居辽宁省第三名。 [53]截至2025年1月,沈阳理工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还有着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9个。学校内部还有着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已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资金1.21亿。 [1]学校获批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6个。 [1]
获得年份 | 成果名称 | 获奖级别 |
---|---|---|
2024年 [50] | “数字技术+国防教育”为服务师生插上‘智慧翅膀’ | 辽宁省创新创优成果第四名 |
2022年 [51] | 以“机器人+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校所企协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 | 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2年 [51] | 构建“思政引领、点线面体、基地驱动、校际联合、评价监督”的培养模式 | 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2年 [51] | 面向智能制造的测控技术人才“思政、实践、创新、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 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0年 [52] | 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52] | 面向兵工行业和地方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52] | 理工院校非理工专业校外“ISG三段 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52] | 面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驱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践及大规模推广应用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52] | 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专业教学改革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52] |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英国文学史”跨校修读课程共建的实践与推广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52] |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车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20年 [52] | 基于“协同学习”的《互换性与技术测 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20年 [52] |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多元信息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20年 [52] | 对接校企联盟的测控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20年 [52] | 具有国防特色(通信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20年 [52] |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20年 [52] | 以认证和评价为导向的测控专业“大工程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产品设计 [53]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54] |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6]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7] [88]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管理信息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54] |
辽宁省级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 《数据结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证券投资学》《材料力学性能》 [53] |
辽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 汽车工程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及安全产业学院、兵器工程产业学院、数字设计产业学院、材料智造产业学院数字智造产业学院、生态环保产业学院、安全工程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 [53] |
优秀项目案例 | 新工科背聚下数学统计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理 [53] |
辽宁省普通高校示范性虚拟教研室 | 公共美育课程虚拟教研室 [55] |
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虚拟教研室、算法设计智能化虚拟教研室 [55] |
辽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5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心等 [59]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共获得了辽宁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5项。学校对已出版的《战斗部结构设计及靶场试验》等6本特色教材,启动长工行动V2.0—课程建设,已完成信息篇、兵器篇、战争篇。 [1]
合作交流
- 海外合作
截至2025年1月,沈阳理工大学已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芬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2012年曾成为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公派留学项目优先选拔院校。 [1]
- 项目合作
沈阳理工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95]。截至2025年1月,沈阳理工大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设立的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已获批教育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专业学生。此外,沈阳理工大学与波兰西里西亚技术大学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教育部本科合作办学项目,还与英国、波兰、法国等国家大学分别开展了4+0、2+2、3+1等中外校际交流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等俄罗斯著名高校合作开展了中俄联合培养2+2项目,培养了大批“专业+俄语”的复合型国际人才,学校累计培养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名来华留学生。 [1]
- 科研合作
截至2025年1月,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辽宁省“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为军地院所及企业开展引智服务,建设了沈阳浑南中俄科创城,成为辽沈地区第一个以中俄科创为主题的科技园区。 [1]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沈阳理工大学获批的辽宁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1家,及滚动支持省级创新团队有2个、创新平台有3个。建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平台,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等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1]
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
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 | 中俄风洞实验室、中俄高能束流实验室、中俄微波武器实验室、中俄激光技术实验室 |
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 | 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 |
国家科普教育基地 | 兵器博物馆 |
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 | 现代兵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兵器工业数控加工中心重点实验室、兵器工业材料成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兵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金属材料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信息网络与信息对抗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激光与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废水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级工程中心 | 兵器工业高速切削工程中心、兵器工业润滑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速切削技术工程中心、辽宁省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通信与网络工程中心、辽宁省特种储备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成套装备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汽车噪声震动和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金属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表格参考资料: [60] |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0项、授权专利638项、专利转化39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34篇,参加并获批的辽宁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有21家。学校发表了论文1998篇。 [1]
科研名称/人物 | 奖项 | 获奖时间 |
---|---|---|
超重型桥式龙门数控机床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9年 [79] |
36000吨/年高纯多晶硅产线压缩机成套机组开发研制 | 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23年 [80] |
基于表界面纳微孔道调控水质净化材料产业化与集成技术应用 | 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23年 [80] |
工业物联网高效传输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23年 [80] |
油水多项分离设备研究及应用 | 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23年 [80] |
金属材料高能束流与微弧氧化表面复合处理 关键技术及应用 | 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23年 [80]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类别 | 名称 | 授权号 | 授予时间 |
---|---|---|---|
发明专利 | 冷却轴活塞 | ZL201911034804.2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压缩机气阀装配装置及其 装配方法 | ZL201910352291.3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用于多工位气阀装配机器人的工作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ZL201810192583.0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润滑油加注机 | ZL201710840463.2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隔膜压缩机膜片脉动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 ZL202110407037.6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一种选择性纳米吸附剂和氧族桥联铁絮凝剂制备方法及其协同净水应用 | CN106430396B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一种低温水除浊方法与评价方法 | CN105923831B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一种硅基材料次续吸附剂的制备与再生方法 | CN109569505B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一种具有摩擦降解性能的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10743625B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一种剑水蚤污染水体取样装置与水质特征识别方法 | CN114112531B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一种生物质基双水相构建与盐类溶液中有害物质净化方法 | CN107540039B | 2023年 [80] |
发明专利 | 水处理剂铁基复合吸附剂 | T/LNWTA 001—2019 | 2023年 [80]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论文名称 | 期刊 | 发布时间 |
---|---|---|
Investig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Fluid Machinery Based onMachine Learning | 《Neural Computing & Applications》 | 2023年 [81] |
Fe3O4改性壳聚糖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 2022年 [82] |
视觉SLAM的空地协同导航方法研究 |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 2022年 [82] |
钢纤维类型及数量对UHPC拉伸性能影响研究 |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 2022年 [82] |
低共熔溶剂中Ni-Co合金电沉积的工艺研究 |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 2022年 [82] |
基于SPA和SQPE的往复压缩机滑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 2022年 [82] |
TC4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材料研究进展 |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 2022年 [82]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投入使用,设有共享大厅、学术报告厅、阅览区、办公区和自习室五个功能区,截至2022年底,共馆藏纸质图书145.54万册、电子图书76.6万册、电子期刊77.64万册、电子期刊44.3万册以及各类数据库21个,形成了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结构。该馆还有着8个纸质资源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馆内设有5080个阅览座位,共有专用网络服务器12台,存储设备容量140TB。 [26]
兵器博物馆
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是学校为充分发挥在兵工学科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对原装备工程学院“兵器陈列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充实和建设,最后于2007年5月建成,2008年3月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为中国第二大兵器博物馆,兵器陈列展区展品共计430种、931件, [64]由室内展馆和室外兵器广场两部分组成,室内展教面积约4000平方米,兵器广场展教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主要展示了军事器材和军事模型等。 [62]
- 电子资源
截至2025年6月,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有着中文电子资源CNKI数据库、超星发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公网)、博看数据库、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汇雅电子图书、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以及其它中文电子资源;外文电子资源Web of Science(SCIE)数据库、寻知学术文献数据库、尚唯科技报告资源服务系统以及其它中文电子资源;试用资源SYNC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超星名师讲坛等和自建电子资源中国兵工专业文献数据库。 [28]
- 学术期刊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是沈阳理工大学主办的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理工学科有创新的科研论文和综述论文,为双月刊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长江文库》等全文收录,是《化学文摘》(CA,美国)的刊源,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7]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沈阳理工大学校徽是由内外环组成的圆形徽标,从设计上看外环上方是学校的毛体中文校名,下方是学校的英文全称,内环中央以字母S(沈)、L(理)、汉字(工)为整体组合。其中,红色"S"代表的是学校创办以来的光荣传统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绿色"L"代表的为学校办学具有的国防特色,而汉字"工"表明是以工为主的多学科大学,"1948"则代表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 [29] [38]
- 校旗
沈阳理工大学校旗旗面色彩为中国红(C:0,M:100,Y:100,K:0),旗面长宽比例为3:2,旗面印有学校徽志和学校中文名称,其中文校名下方印有学校英文名称。 [38]
- 校园吉祥物
精神文化
- 校训
- 校歌
校歌《追赶超越 复兴荣光》是为庆祝沈阳理工大学建校75周年而创作,歌曲中体现了沈阳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兵工特色和优良传统,反映了学校人们坚定不移的精神追求。 [31]
- 校庆日
2025-08-05,是沈阳理工大学75周年校庆,故每年的校庆日为每年的9月23日。 [84]
- 师德、师风
“师德为先,教学为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2]
- 学风
“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虚度光阴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诚信守纪为荣,以作弊违纪为耻”。 [32]
- 兵工精神
“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3]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6月,沈阳理工大学有着舞蹈与形体礼仪表演团、电子技术与应用协会、博弈棋牌社、风火轮滑社、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多个校园社团,其中舞蹈与形体礼仪表演团获评“沈阳市十佳社团”、电子技术与应用协会、博弈棋牌社、风火轮滑社、军事爱好者协会获评“沈阳市百强社团”。 [65]截至2024年4月,校园内会举行“NEW GENERATION”第三届刻音说唱大赛、第二届器乐展示比赛、第三届“校园定向越野”活动等社团活动。 [66]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宁先圣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冯永新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宝令、舒启林 |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 | 屈非 |
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 | 杨斌 |
党委常委、党政办公室主任 | 于喜彬 |
参考资料: [9] [25] [96-97] | |
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领导
任期 | 任期职务 | 姓名 |
---|---|---|
2014年~2016年 [74] | 沈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王军 |
2018年~2023年 [73] [75] | 沈阳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 张铁岩 |
表格更新时间:截至2025年6月 内容不全 |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5月,沈阳理工大学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校内有着图书馆、综合楼、材料楼、信息楼、机械楼以及工程实践中心等建筑物。 [1] [63]其中,标志建筑为综合楼(志学堂)、琴湖、四史“环廊”、龙翔体育场、艺帆馆(文体中心)、百米墙绘、兵器广场、兵工书店、孔子圣像等。 [68]
综合楼(志学堂)
综合楼(志学堂)在沈阳理工大学中分为A、B、C三个区域,其中A区主要由多媒体教室组成,也是学生们晚自习的地方;B区主要为连廊和学生活动区域,连接着A区与C区,还有着一些艺术设计学院的工作室;而C区主要有计算机房、实验室、教务处以及学籍管科等。 [68]
“四史”环廊
“四史”环廊是沈阳理工大学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建造,环廊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光辉起点,讲述了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重大历史故事。 [68]
兵工特色场地
沈阳理工大学作为兵工七子之一,校内拥有着兵工特色场地,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地标,室内为兵器博物馆,室外为兵器广场,其中兵器广场是沈阳理工大学独有的校园景观,里面有着各种大型的飞机、导弹、坦克等,形成了独特的方阵。 [68]
兵工书店
琴湖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姓名 | 职务 | |
---|---|---|
江克洪 [69] | 吉利集团制造工程中心总经理、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 | |
王东生 [70] | 新中国第一代安全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2010年“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化工材料专家” | |
徐华庆 [72] | 超群半导体公司高级销售客户经理 | |
陆浩 [71] | 甘肃省委书记 | |
徐斌 [71]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 | |
林溪石 [71] | 国际“地雷大王” | |
蒋洪运 [71] | 东海舰队副政委 | |
荣竹 [71] | 全国“三八红旗手” | |
截至2025-08-05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获得奖项 |
---|---|
2007年 | 2005—2006年度沈阳市保密工作先进集体 [76] |
2008年 | 辽宁省研究生招生研究工作先进集体 [76] |
2009年 | 2007—2008年度沈阳市保密工作先进集体 [76] |
2010年 | 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76] |
2012年 | 辽宁省平安校园 [76] |
2014年 | 沈阳市先进单位 [76] |
2018年 |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76] |
2025-08-05 | 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4] |
2021年 | 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成员 [90-91] |
2021年 | 工信部首批“数字智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92] |
2025-08-05 | 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35] |
2025-08-05 | 2023年度招生宣传服务创新奖 [37] |
2025-08-05 |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院校 [36] |
表格更新时间:2024.05.12 |
地图信息
播报编辑
沈阳理工大学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上床下桌
暖气
4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微波炉
3700/学年
门禁
校园环境
200m
2个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