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泺源书院
- 起 源
- 清雍正十一年(1733)
- 地 址
- 山东济南
- 简 介
- 都指挥使司旧址改建而成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泺源书院,由明代都指挥使司旧址改建而成,于乾隆六年(1741)巡抚朱定元倡捐修葺。十三年巡抚准太经理该院,制定《训课条规》,提出“为学莫先于立志,为学莫要于寡欲,为学当敦实行,为学当秉虚衷,为学当勤讲读,为学当慎交”等要求。学者沈起元、翰林院编修匡源,曾在院讲学。
嘉庆九年(1804)巡抚铁保、道光七年(1827年),凉州府牛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兼任山东乡试副考官),牛鉴与山东巡抚琦善先后共得捐白银15200两, [2]又经铁保及二十一年(1841)巡抚托浑布、光绪二十二年(1896)巡抚李秉衡3次重修,经费充裕,藏书丰富,斋舍宽敞,成为清代山东规模最大之书院。后巡抚袁世凯奏准改为山东高等大学堂。
2025-08-05,“山东泺源书院”在其旧址—今济南市历下区省府前街红尚坊8号楼注册恢复。 [1]
培育人才
播报编辑
相关出版
播报编辑
《泺源书院志》从泺源书院的历史沿革、书院人物、书院教学、书院艺文、书院藏(刻)书及经费、书院祭祀六个方面入手,搜集整理了与泺源书院相关的文献史料,并参照其他书院志的史志体例进行了梳理和归类。
在这个过程中,因书院相关史料零散,并无太多文献资料参考借用,整个编写团队为此四处搜寻,辗转求索。《泺源书院志》让更多的人“萃海岱之灵秀,沐邹鲁之遗风”,也给他们的为人治学带来了新的境地。书院祭祀曾与藏书、教学一道构成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今已不传。
而《泺源书院志》则以文本形式重现泺源书院,给予今人一个精神上“祭祀”的可能,让我们得以“登斯堂,睹斯像,知所敬、所学、所祖、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