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李宝臣晚年时,担忧死后子嗣无能,被诸将篡夺权位,于是相继杀害了辛忠义、卢俶、许崇俊等二十多位宿将,使人心渐有离散之势 [3] [5]。王武俊当时官位尚低,但勇略超群,已遭李宝臣猜忌,只因爱惜其才略,故而迟迟不下手。王士真暗中结交李宝臣的左右亲随,对王武俊多加保护,这才使他得以幸免于难。 [6]
李宝臣之子李惟岳袭位后,对王武俊颇为倚重。等到兵败束鹿,部下张孝忠、康日知也举州投顺朝廷后,李惟岳开始对王武俊等稍加猜忌,因侍从劝谏,再加上王士真为其妹婿的身份,这才使王武俊受到重用,被李惟岳派往赵州,讨伐康日知。王士真则住在府衙中,与同僚暗中策划。不久后,王武俊率军倒戈,攻入恒州,王士真里应外合,与同僚擒获李惟岳,将其缢杀。朝廷随后授王武俊为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为副大使。 [7]
建中年间,王武俊在魏县僣称赵王,任命王士真为司空、真定府留守,充任元帅。待到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劝说王武俊反正,合力击破卢龙节度使朱滔后,朝廷命王武俊兼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授王士真为幽州卢龙军节度副使、检校工部尚书。 [8]
贞元十七年(801年)六月,王武俊逝世。七月,王士真被起复授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恒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成德军节度、恒冀深赵德棣等州观察等使(即成德军节度使),正式接掌成德军 [11]。旋即加检校尚书左仆射。 [12]
王士真辅佐王武俊征战夺位,又归顺朝廷,备历艰苦,故而在袭位节度使之后,恬然守善。虽然仍是遵从两河惯例,擅自任命属吏,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但每年以“进奉”为名贡献的财货,也多达数十万。相比于河朔三镇中的卢龙、魏博二镇,最为承顺。 [15]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李序:惟我长源,肇于帝喾。累德流派,宾天启揆。秦汉已还,公侯继踵。南仕江甸,北居海服。粤自司空,被服华风。繁祉有开,□庆无穷。恭惟太师,燮赞昌时,崇勋定倾,以安易危。嗣德不孤,复生司徒。继纡相印,再握兵符。孝友承家,忠贞体国。黄中通理,谦晦居德。业茂伊皋,功存社稷。话□垂范,威容可□。识苞万有,辩解群疑。清乃化本,俭为德师。□方沐恩, 邦国是毗。天胡不惠,贤哲云萎。□宠赠延慈,五教是委。□□流□,百行云履。夜壑藏舟,逝川阅水。贤达同尽,遗芳旧史。
亲属成员
播报编辑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家世 | 父亲 | ||
—— | 妻子 | 李氏 | |
平辈 | 弟弟 | 王士清 | |
王士则 | |||
子辈 | 长子 | 官至成德军节度使。 | |
儿子 | 王承系 | ||
王承通 | 生平不详。 | ||
王承迪 | |||
王承荣 | 生平不详。 | ||
《王士真墓志铭》称其有十一子,据此及新旧《唐书》,可知其中六子姓名,除确认王承宗为长子外,其余诸子辈序多有出入,故统称为子,不列其行辈。 |
表格参考资料: [19-20]
史料记载
播报编辑
《唐故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同平章事赠司徒太原王公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