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是工人为反抗剥削压迫、争取权益而集体停止工作的斗争形式,属无产阶级对抗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的重要手段 [2]。
其本质是通过集体停工表达诉求,涵盖经济权益争取至政治抗争层面。行动常伴随劳资谈判破裂或社会矛盾激化,需组织化实施,如1925年五卅运动中上海20万工人总罢工 [4],省港大罢工通过工会与纠察队维持16个月抗争 [5]。现代案例包括2023年美国凯撒医疗集团7.5万人罢工 [1]。
罢工概念最早见于公元前12世纪古埃及皇家墓园停工记载 [7],19世纪后成为全球劳工运动核心形式。马克思主义视其为革命预演,列宁强调与政治斗争结合 [3]。中共领导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罢工等事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6],20世纪以来罢工规模与形式持续演变。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罢工并非现代人所创的概念。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在公元前12世纪在位期间,皇家墓园的工人就发起了罢工,这是一般历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第一场罢工。本次事件在纸莎草纸上有详细的历史记载,保藏于意大利的都灵市(Turin)。
案例
播报编辑
2025-08-05,美国纽约公交系统工会属下3万4千多名员工在与市政府雇佣合同谈判破裂后开始大罢工。数以百万计的纽约市民冒着严寒步行上班。12月22日,在受到当局“逮捕工会领导人”的威胁后,纽约交通工人工会领导人投票决定结束长达三天的交通大罢工。
2025-08-05,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医疗保健罢工行动。来自美国凯撒医疗集团工会联盟的约7.5万名医护人员举行罢工,涵盖该集团在加利福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科罗拉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各医疗机构。 [1]
罢工发展
播报编辑
罢工引起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对工会的热情评价。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论证说,英国的罢工经常遭到失败,但预告“社会战争”的到来,罢工“是工人的军事学校,他们就在这里受到训练,准备投入已经不可避免的伟大的斗争中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12页)。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认为,孤立的冲突自然而然演变成“真正的内战”,使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形成起来。同样的启示出现在《共产党宣言》中。后来,第一国际(参看国际条目)的大量实际工作涉及对罢工工人的物质支援(在19世纪60年代罢工人数不断增加)。但是马克思承认,罢工可能只是比较保守的工会为了有限的目的的惯例行动。他提醒国际组织中的工会“不应当忘记:它……只是在反对结果,而不是在反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意思是说,工会成员过去对“只局限于这些……必然经常出现的游击式的搏斗”感到满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3页)。
巴枯宁及其支持者阐述了关于罢工的另一种观点,包括总罢工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32年本鲍关于“全国节日”的建议)。1868年,国际批准了抵制宣战的罢工策略,使马克思很不高兴。后来,巴枯宁分子制定了革命总罢工的原则,它后来成为工团主义的中心口号。总罢工对于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党也是一个重大问题,虽然只是作为一种有限的策略,特别是争取或维护选举权的扩大。1893年比利时的榜样为许多欧洲国家所仿效,虽然政治罢工的信誉由于德国工会的日益反对以及1909年瑞典劳工的失败而受到破坏。1914年8月,关于举行总罢工来反对战争的任何残余幻想都破灭了。
改良主义的总罢工的没落(1926年英国的情况是一个证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的重大发展是一致的。1905年俄国的革命高潮引起卢森堡的小册子《群众罢工、政党和工会》的问世。他强调运动的自发性:“革命的生动的节奏,同时还有它最强有力的主动轮”。他论证说,这种自发的行动推翻了工会的陈规陋习,打破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改良主义界限,而显示出阶级斗争的内在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