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海南省海口市辖区,位于海口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9°45′15″—20°05’30″,东经110°17’52″—111°42’36″之间,总面积581平方千米。 [1]美兰区属季风性热带气候区,夏季长冬季短,四季特征不明显。 [2]截至2025年7月,美兰区辖9个街道和4个镇, [33]区人民政府驻美兰区群上路1号。 [1] [3]截至2024年末,美兰区常住人口89.99万人。 [32]
美兰区前身是振东区,2003年1月,挂牌成立美兰区。海口—文昌高速公路、海南东环高速铁路纵贯全境。 [1]美兰区先后获得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等荣誉称号 [4-5]。美兰区有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东寨港琼北地震遗址等景点。 [1]
2024年,美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 [32]
- 中文名
- 美兰区
- 外文名
- Meilan District
- 行政区划代码
- 460108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海南省海口市
- 地理位置
- 海口市东北部
- 面 积
- 581 km2
- 下辖地区
- 9个街道、4个镇
- 政府驻地
- 美兰区群上路1号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美兰区因辖区有美兰国际机场而得名。 [24]
美兰区前身为振东区,位于海口旧城中心(占据旧城区域的三分之二),海口最早的街道、村庄、商埠、商业区,都孕育形成于辖区内的白沙津。白沙津,也称白沙港、白沙门港、白沙渡,又名神应港。早在宋代,已是“商舟所聚处”。白沙,古称氵宜洲图,原属琼山县氵宜洲都的政治、文化、对外贸易中心。民国以后,白沙坊仍是白沙八村(白沙、园尾、桥板、山旺、白沙门、新安、过港)乡政府所在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振东区地属琼山县第十一区的永安镇、新埠乡、海甸乡、白沙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琼山县撤销乡镇,成立乡团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振东区地属永安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海甸、新埠并为海甸乡。
1955年6月,撤销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将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并为振东、博爱街道办事处,隶属于海口市人民委员会。
1960年,振东、博爱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中区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称为东区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撤销东区人民公社,分别成立振东、博爱人民公社。
1967年8月,振东公社改称立新公社,博爱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
1974年2月,撤社建区,立新、红岛公社合并成立立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东方红革命委员会。
1982年10月,分别成立振东区人民政府、博爱区人民政府。
1990年11月,海口市振东区成立,为县级市辖区,是当时海口市三个区之一。
1991年4月,振东区挂牌成立。
2002年10月,海口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振东区。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1950年6月,海口市设立3个区,其中:第一区辖振东街、三亚街、东门外街、大兴街、博爱南街、南门街、红坎坡、中爱街8个街道办事处;第三区辖白沙、秀新、白龙、秀华、新埠、海门、海甸7乡(今美兰区属地)。
1951年5月,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琼城镇,将海口市划分为4个区、20个街道办、10个乡,其中:第一区驻振东街77号,管辖红坎坡、南门街、博爱南街、东门外街、三亚街、大兴街、振东街、中爱街8个街道办事处,第二区驻彰兴街16号,振东有部分地域属该区,即振兴街、兴街、四兴街、兴林街、龙英街等街道办事处,第三区驻秀新乡滨濂柯宋祠,管辖有秀新、白沙、白龙、海甸、海门、新埠、秀华7个乡人民政府;同年9月27日,海口市对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全市设有4个区和1个镇、11个街人民代表会议办事处和13个乡,其中振东地属2个区,即第一区驻振兴街77号,管辖南门街、东兴街、中爱街、东亚街4个人民代表会议办事处;第四区驻白沙乡,管辖城东、白沙、白龙、海甸、海门、新埠6个乡。
1953年7月,海口市行政区划重新进行调整,将原有的3个区(包括1个区级镇)、16个乡(秀华、秀西、秀新、秀东、城西、城北、城南、白沙、城东、白龙、海甸、海门、新埠、西北、桥西、桥东乡)、9个办事处划分为4个区(包括1个区级镇)、8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郊区2个区并为1个区,市区内增设2个区政府。
1955年6月,撤销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将下辖的8个街道办事处并为振东、博爱街道办事处;第三区人民政府改名为海口市郊区公所,驻白龙乡龙岐村,管辖白沙乡、新埠乡、秀新乡、新东乡、城西乡、白龙乡、城东乡、城南乡、秀华乡、海港乡和琼城镇(区级镇)。
1956年4月,海口市郊农村实行小乡并大乡,将原郊区8个乡合并为4个乡,直接归海口市人民政府领导。
1960年1月,振东、博爱、海边路3个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城市公社中区公社,原振东、博爱、海边办事处改为管理区。
1962年1月,撤销城市东区公社,分别成立振东、博爱人民公社;撤销西区公社,分别成立海甸、义兴等4个公社。
1966年8月,海口市直辖有振东、博爱、海甸等6个公社和郊区辖红旗、海联、新海等5个公社。
1967年8月,振东公社更名为立新公社,博爱公社改称东方红公社,海甸公社改为红岛公社。
1968年4月,成立红岛公社革委会,8月东方红公社成立革委会。
1974年2月,撤社建区。
1976年,海口市直辖有立新、东方红、新华、郊区4个区,郊区辖5个公社。振东地属立新区。
1981年6月,立新区复称振东区,东方红区复称博爱区。
1984年,振东区人民政府、博爱区人民政府成立。 [7]
1990年11月,海口市振东区成立。
1991年4月,振东区挂牌,对原振东、博爱、白龙、新埠等区、乡镇进行合并。新的振东区管辖白龙乡、新埠镇和振东、海甸、白沙、人民路、博爱南、和平南、海府路7个办事处,共40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
1996年,振东区下辖新埠镇、白龙乡和海甸、白沙、海府、振东、人民路、博爱南、和平南7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
2001年,振东街道办事处与博爱南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博爱街道办事处,撤销白龙乡,分设白龙和国兴2个街道办事处,从海府路街道办事处管理区域中划出蓝天路(原机场路、机场西路)、西沙路(南航东路)以南部分,增设蓝天街道办事处,并相应调整原辖区6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为47个,撤换原4个村民委员会为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后,振东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共5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8]
2002年10月,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振东区。
2003年1月,美兰区挂牌成立,由原振东区与原琼山市江东4个镇合并组成,下辖灵山、演丰、大致坡、三江、新埠5镇和白龙、蓝天、和平南、海府路、博爱、白沙、海甸、人民路8街道。
2004年12月,新埠镇改制为新埠街道,管辖新埠岛。至此,美兰区辖有4个镇、9个街道、52个居委会、53个村委会。
2009年,咸来村委会(办事处)中,分成1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即原咸来镇墟部分改成居委会,农村部分还属咸来村委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7月,美兰区辖9个街道和4个镇,共有53个社区、53个行政村,有桂林洋、罗牛山、三江3个农场和冲坡岭热带作物场(区管)。 [1] [33]区政府驻美兰区群上路1号。 [3] [23]
街道(镇、农场) | 社区(居) | 村(生活区) |
---|---|---|
东湖里社区、白坡里社区、龙峰社区、龙舌坡社区、大英社区、南宝社区 | —— | |
龙岐社区、万华社区、塔光社区、下洋社区 | —— | |
新风里社区、振龙社区、龙文社区、三亚社区、南联社区、联桂坊社区、红坎坡社区 | —— | |
新安社区、沿江社区、金甸社区、海达社区、白沙门社区、福安社区 | —— | |
银甸社区、捕捞社区、邦墩社区、拦海社区、新利社区、万福社区、美丽沙社区 | —— | |
美舍社区、振兴社区、五贤社区、千家社区、流水坡社区、群上社区 | —— | |
文明社区、君尧社区、上坡社区、琼苑社区、光阳社区 | —— | |
锦山里社区、白沙坊社区、白龙社区、岭下社区 | —— | |
新埠社区、新东社区、三联社区、土尾社区 | —— | |
晋美社区、仙云社区 | 东头村、东湖村、新琼村、林昌村、新管村、新市村、锦丰村、福玉村、东营村、仲恺村、爱群村、灵山村、群山村、晋文村、桥东村、大林村、红丰村、大昌村、新岛村、东平村、美庄村、东和村 | |
演丰社区 | 演海村、边海村、北巷村、演中村、美兰村、演东村、苏民村、演南村、昌城村、群庄村、塔市村、演西村、山尾村 | |
三江社区、三江居 | 三江村、茄南村、道学村、茄芮村、苏寻三村、上云村、眼镜塘村、江源村、冲坡岭农场生活区 | |
民乐社区、椰林社区、咸来社区 | 昌福村、金堆村、大东村、永群村、栽群村、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美良村 | |
场部社区、美莲社区、昌炳社区、青合社区、五一社区、迈进社区、新群社区、振家社区、高山社区、丰兴社区、永卫社区、传忠社区 | —— | |
—— | 罗牛山农场虚拟生活区 | |
参考资料: [10] |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美兰区位于海口市东北部,琼州海峡南岸,南渡江下游出海口,东与文昌市隔海相望、部分接壤,南与海口市琼山区相邻,西沿海秀路、博爱路与海口市龙华区为界,北至白沙门的美丽滩,濒临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徐闻县隔海相峙,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9°45′15″—20°05’30″,东经110°17’52″—111°42’36″之间。全境东南至西北长48.7千米,西南至东北宽19.8千米,总面积581平方千米。 [1] [24]
美兰区
地质
海口市美兰区地质构造主要为新生代以后的海相、海陆相地层,境内有3条断裂带,横向的有王五至文教深大断裂、马袅至铺前断裂;纵向的有东寨港至清澜港断裂带。 [11]
地层结构分为三类:第四系全新统海陆相地层,该地层是一套海相和陆相沉积形成的呈松散壮的砂土层和和呈流塑至软塑状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夹有有机质和腐植质。主要分布在沿海岸平原和南渡江三角洲平原。第四系中更新统北海组地层,是一套滨海相沉积形成的砂、粘性土混杂的地层。主要分布在二级阶地沟谷地。第三系上新统海口组地层,该层为一套海相沉积的岩土层,厚度较大,大于1000米。勘察深度一般揭露其上部50.0至60.0米。该层在海甸岛及南渡江三角洲沉积较厚,孔深最深120米未揭穿。而在其它地区均遭火山熔岩流入,造成不同程度缺失,或相变为贝壳碎屑砂土。 [11]
地形地貌
美兰区地貌以平缓的地形、较低的海拔为主要特征。其特点是:滨海台阶式地貌,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东北倾斜,海拔多在10米以下,最低处是南渡江出海口(0.4米),最高处是大致坡镇的加东岭(151米),没有高山和连绵起伏的丘陵。 [11]
- 流水地貌
美兰区境内流水地貌的特点是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土壤以粉沙和游泥为主,地势低洼。其主要分布于南渡江出海口处的新埠岛,面积约485.25公顷。南渡江三角洲平原,南渡江下游主要河道分叉处开始至海滨江口地段。海洋沉积物质和南渡江下游河口冲刺物受流水分选作用而形成南渡江三角洲平原,以粉砂河淤泥为主,是海南岛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势低洼内涝。岛屿和沙洲为数不少,其中以海甸岛面积最大,其次为新埠岛,其他都很小。如三江镇东北部靠近海湾,属海河新老沉积小平原区。 [11]
- 风成地貌
美兰区境内风成地貌为固定性沙滩,沿海风沙常在海流的作用下,泥沙不断流运至沿岸,逐渐固定下来的沙滩地。沿海沙滩地是近代浅海沉积物,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粗、中、细沙粒和贝壳残体组成。主要分布在演丰镇塔市海岸一带。 [11]
- 人工地貌
美兰区境内人工地貌为浅海滩涂人为搬运入土量泥沙,形成人造陆地。美兰区的人造平原主要在海南大学校址周边及海甸岛东部开发区。在1990年填海开发房地产用地370多亩,总面积约300公顷。 [11]
- 沙坡地貌
美兰区境内沙坡地貌分布于南渡江岸从灵山镇儒权村至海甸岛入海口岸带,全长约30千米。由于海南台风暴雨多发而造成河水涨流从江河上游河沙下流堆积,形成灵山镇的桃莲村、儒范村、黑山村一带的大量沙坡,沙层深度实地考察均约4至6米不等厚层积沙,面积2000多亩。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建筑河沙用量不断加大,大量河沙被开采,在桃莲村一带的沙场开发取沙后土壤变成了约60多亩的泥地农田。2006年6月,海南省、海口市和国土资源局部门联合实地考察,发现桃莲村沙场开发采沙后底层土壤种植的水稻生长良好。 [11]
- 海岸地貌
美兰区境内海岸地貌类型主要有:1.沙坝—泻湖海岸: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东寨港,口门处有水下沙坝,港内为泻湖港湾。2.沙质海岸:是美兰区最为发育的海岸类型,海口湾、铺前湾两大海湾海岸主要由沙质海岸构成。美兰区的沙质海岸主要为侵蚀海岸类型,沿岸有水下沙坝发育,南渡江各分叉河口沙坝发育尤为显著,形成河口沙坝、三角洲、沙嘴、深槽和沿岸沙堤,且泥沙交换和变化十分活跃,除了美丽沙为较稳定的沿岸沙堤之外,自琼州海峡监督站以东至南渡江口的海岸均处于不稳定状态。3.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东寨港泻湖内,红树林品种多样,海洋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良好。 [11]
气候
美兰区属季风性热带气候区,夏季长冬季短,四季特征不明显,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终年无霜雪,雨量充沛。春季天气温暖少雨多旱;夏季受热带海洋天气系统影响,高温多雨;秋季是南海、太平洋台风的常袭击区,台风暴雨频繁,气候湿凉;冬季寒冷时间短,主要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时有寒害出现,时有低温阴雨。 [2]
- 气温
美兰区北临琼州海峡,东南倚南渡江,气候温和。2003至2010年平均气温23.8℃,最低平均气温18.8℃。最热5至8月,其中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的28.3℃,6月、8月次之;1月最冷,平均气温17.2℃,2月、12月次之;夏季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气温从2月起逐月上升,3至4月急升,平均升幅在3℃以上,气温从7月或8月起逐月下降,11至12月急降,平均降幅2.8℃。 [2]
- 日照
2003至2010年,美兰区年均日照时数1683.4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0%。其中7月为年中日照数最多的月份,为242.1小时;其次为8月,218.8小时;最少为2月,21.4小时。 [2]
- 辐射
美兰区地处低纬度,太阳投射角度大,年辐射量121862卡/平方厘米,大部分月份都在7000卡/平方厘米以上。4至9月在10000卡/平方厘米以上,7月高达15000卡/平方厘米以上,占年辐射量的12%至13%;12月至次年2月较弱,2月仅占年5.2%。太阳辐射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年大于或等于10℃,积温8674.1℃。 [2]
- 降水
2003至2010年,年均降水量为1447.28毫米,雨日(日降雨量0.1毫米)150天。5月至10月为雨季,6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8.1%,9月为降雨高峰期,平均雨量为300.7毫米,占全年的17.8%;1月23.9毫米,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月降雨量小于50毫米;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1.9%。年平均雨量及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值在海口地区分布上变化差异不大,一般在0.22至0.23之间。因雨量分布不均而造成年际之间出现旱年和涝年。2010年10月美兰区遭遇60年一遇的强降雨灾害。全区平均累积降雨量为1299.5毫米,为历年同期平均值的11倍,接近历年汛期(5至10日)平均总雨量(1342.5毫米),其中大致坡镇降雨量达全市之最。10月7日,大致坡镇降雨量达到177.2毫米,全镇累积降雨量1801.5毫米。这是美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份最强的降水过程。 [2]
- 蒸发
2003至2010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847.7毫米,年中5至7月蒸发量最大,尤以高温强光的7月最大,为216毫米;其次为5月,211毫米;最小2月,为96毫米,干燥度为1.08,属半温润型气候区。 [2]
- 风
美兰区北部临海,地势平坦,风向基本一致。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劲吹东北季风为主;每年4至8月,受低纬度暖气流的影响,盛行东风;3月和9月,是东北和东南风的转换季节,风向不定。年平均风速3.3米/秒。4月风速较大,为3.7米/秒。8月较小,为2.7米/秒,其余月份风速较大。 [2]
- 雾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由于受大陆冷高压和入海变性高压脊影响,美兰辖区沿海常出现海雾,陆内发生雾天气少见。 [2]
水文
美兰区境内有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鸭尾溪、演丰东河、演丰西河、东寨港出海、芙蓉河等河流流经。此外,在三江镇还有4条河流,分别是:罗梧溪,流经眼镜塘、三江村;红化溪,从上云、三江、茄南等村流入东寨港;罗牛溪,流经苏寻三、罗牛山、茄苪等地;美敏溪(也叫南阳河)流经眼镜塘、大致坡、咸来等地。大致坡镇域内有演洲河、美浑溪、美帖溪3条河流,河宽在10米左右。演洲河上游有凤潭水库,是大致坡农田灌溉和镇区水厂的主要水源。大致坡镇域灌溉网密布,最长的一条约17.5千米。 [12]
土壤
美兰区东部的三江农场、三江镇等地土壤类型主要有玄武岩砖红壤、玄武岩赤土地和花岗岩黄赤土地=这些土壤是较早时期的火山喷出物,风化时生成。原生矿物受到彻底分解,次生矿物以高领土、赤铁矿、三水铝为主。土层深厚。铁铝氧化物积集高度发展,土壤肥力中等,但土质偏粘,磷、钾、硼等元素较缺。北部地区的演丰镇土壤类型是玄武岩赤土地、花岗岩砖红壤、浅海沉积红壤复合区,土壤为地质年代较早的母岩风化物,土壤肥力较低。大致坡镇、三江镇南部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属火山灰幼龄砖红壤,土层较浅,土层风化物较弱,已有红化现象。有较大面积的表层火山砾石分布,土层较浅,土色灰褐色至黑色,土壤肥力高,pH酸碱度为4.5—55;次生矿物以蒙脱石高领土为主,没有三水铝。该镇尚有部分地区有带状潮汐泥地、砂泥田。该土属近代河流冲积的产物,质地为沙土,通气强,水肥保蓄能力差,土壤呈强酸性反应。 [24]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 地下水
美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南渡江沿岸及东部沿海地带地下水储量丰富,而东南部的大致坡一带则属地下水资源贫乏区。1962至1965年,广东省地质局海南地质队对海口至演丰、三江至罗豆地区开展不同精度水文地质(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普查区面积970平方千米。其中,海口至演丰地区面积399平方千米,精度达到1:5万详查要求,勘查区为琼北自流水盆地一部分,广泛分布第四系北海组、秀英组孔隙潜水、火山岩裂隙孔洞水和新第三系海口组、灯楼角组孔隙承压水。探明新第三系孔隙承压水1至4层开采量B+C级36.56万立方米/日。 [12]
生物资源
- 植物
2010年,美兰辖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980多科,其中海南特有种40多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3种,国家二级保护10多种;乔灌木180多种。用材类有木麻黄、桉、马占、松、粗果、海棠、苦楝等。经济类有橡胶、槟榔、荔枝、龙眼、黄皮、菠萝蜜、花梨、柚木、沉香等。海生植物类有江篱、拟石化藻等。 [13]
2022年,美兰区森林面积15890.35公顷,森林覆盖率27.4%,活木蓄积量458519立方米,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5825公顷,湿地保有量9380.54公顷,花卉面积2574公顷。城市公园个数10个,公园面积3.06公顷。 [20]
- 植被
美兰区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天然植被主要为南方热带地区常见和野生灌木草丛植物种群。主要植被包括分布于东北部沿海一带的滨海红树林群落,分布于东南部的稀树灌木群落,分布于东部和西南部的稀树草原群落,分布于南渡江以东的稀树灌木草原群落,分布于北部沿海的热带滨海沙生群落、热带滨海草滩群落。城市建成区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由热带区系植被的各种栽培种组成。 [13]
- 红树林
美兰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0年查实保护区总面积3338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2065公顷、滩涂面积1759.6公顷。红树植物种类有1个群系,20个科、24个属、35种。其中:真红树11科、14属、25种,半红树9科、10属、10种。科属种总数占世界红树林植物总种数86种的23%,占中国红树林植物总种数37种的54%。
东寨港红树林分3个类型、10个群落:1、短密灌丛类型,由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组成。2、中密丛林类型,由红海榄群落、角果木群落、秋茄树群落和榄李群落组成。3、高疏丛林类型,由海莲群落、木榄群落、海漆群落和水黄皮、海莲、榄李群落组成。 [13]
- 野生动物
2010年,美兰区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199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36种、鸟类119种、兽类24种。其中5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13种,省级保护动物70种。主要分布在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其中珍稀濒危、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琵鹭和黑嘴鸥、小苇千干鸟等,共16种。《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所列227种候鸟中,东寨港有75种。《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所列81种候鸟中,东寨港有35种。这里鸟类众多,可谓是“鸟的天堂”。有昆虫类27种。美兰辖区海域有鱼类记录57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鳗鲡、石斑鱼、鲈鲷等。另有多种海鲜,如沙蚕、泥蚶、牡蛎、蛤、螺、对虾、蟹等。 [13]
矿产资源
美兰区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这些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建筑用玄武岩石材,分布在三江镇大湖至大致坡镇咸来一带;建筑砖瓦粘土,分布在美兰村委会至三江镇一带,重点分布在灵山仁定村,矿体系秀英组杂色状粘土,呈层状,长约900米,宽100至200米,厚度大于0.5米,储量约7.92万立方米,已开采;河沙分布在南渡江及其支流河床、河岸,重点分布在灵山镇儒权村至海甸岛入海口岸带,全长约30千米厚度约4至6米,已开采。 [11]
海洋资源
2010年,美兰区管辖的海域面积达710平方千米,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85%。美兰区海域使用项目主要有海水养殖和建设占海项目。此外,是港口码头用海、旅游用海、工程用海和部队用海,但用海面积都较小,四者加起来不到百分之一。海水养殖用海除了个别在东寨港的网箱养殖申请海域使用用海外,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没有申请海域使用用海,使美兰区的海水养殖处于无序的开发状态。工程用海区主要有新埠岛北部岸滩防护工程用海、污水处理厂护岸堤用海、污水处理海洋处置工程用海、海甸岛北片大堤路防护堤用海和世纪大桥二期围海造地用海。 [14]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3年末,美兰区常住人口89.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20万人,城镇化率84.39%。全区出生率10.10‰,死亡率5.82‰。公安部门统计人口户数201570户,户籍人口数689294人,其中男性340080人,女性349214人;城镇户籍人口548085人,乡村户籍人口141209人。 [20] [30]
截至2024年末,美兰区常住人口89.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4.52%,提高0.13个百分点。出生率9.61‰,比上年减少0.49个千分点;死亡率5.26‰,比上年提高0.56个千分点。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14.09万人,15-64岁人口66.36万人,65岁以上9.55万人。公安部门统计人口户数20.76万户,户籍人口数71.87万人,其中男性35.42万人,女性36.45万人;城镇户籍人口57.06万人,乡村户籍人口14.81人。 [32]
美兰区境内主要有黎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24]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3年,美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10.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8.8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1.80亿元,下降9.2%;第三产业增加值509.22亿元,增长13.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11.8:83.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3%和10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158元。 [20]
2024年,美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1.1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7.2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509.80亿元,增长5.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0:12.5:82.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17.7%和79.7%。 [32]
第一产业
2024年,美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种植业产值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0.3%;林业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3%;牧业产值9.16亿元,比上年下降4.1%;渔业产值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7.2%。 [32]
第二产业
2024年,美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7.5%。其中,轻工业总产值下降10.1%;重工业产值增长143.6%。在八大工业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下降17.4%,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8%,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65.9%,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增长21.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0.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9%,食品制造业下降2.3%。 [32]
2024年,美兰区建安工程投资比上年下降11.8%。建筑业47.92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全区资质内建筑业企业90家,签订合同额52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1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32]
第三产业
2024年,美兰区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55亿元,比上年下降7.6%;金融业增加值7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房地产业增加值95.99亿元,比上年下降2.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85.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32]
2024年,美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91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6亿元,比上年下降0.8%。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57.26亿元,比上年增长4.9%;乡村零售额107.90亿元,比上年下降3.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4.93亿元,比上年下降0.2%;餐饮收入10.23亿元,比上年下降9.0%。 [32]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2024年,美兰区交通运输支出0.01亿元,下降72.6%。 [32]
水运
美兰区拥有长118千米、占海口市近90%的海岸线,南渡江由南向北贯穿美兰区全境奔流入海,辖区内有海甸港等大小港口。 [16] [24]
航空
政治
播报编辑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 |
区长 | -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胡余亨 |
区政协主席 | 徐应新 |
截至2025年7月 [34-35] |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科技事业
2024年,美兰区新增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7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种子企业”11家;培育2024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家。辖区共有江东电子商务产业园、海南数据谷、海南海商智谷智慧产业园、海口宾馆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21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1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总运营面积超6.5万平方米,累计注册企业超6000家,累计孵化企业2000余家。 [32]
教育事业
2024年,美兰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60所,其中初级中学13所,与上年度持平;小学47所,比上年减少5所。幼儿园144所,比上年减少15所。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65635人(含民办),其中中学生15627人,比上年增加311人;小学生50008人,比上年减少698人。在园幼儿26749人,比上年减少553人。全年招生13588人,比上年减少168人。 [32]
2024年,美兰区区属初级中学教职工数1673人,比上年增加13人;小学教职工数 3727人,比上年减少55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补助资金 6340.9万元,增长32.1%。 [32]
文化事业
2024年,美兰区组织海南八音、公仔戏等文艺团体进入商圈,开展18场活动,带动5个商街新增客流2.97万人次。指导东寨港红树林景区申创4A级国家景区,北港岛获评四椰级乡村旅游点,898艺术村、耕读农庄评为三椰级乡村旅游点。 [32]
体育事业
2024年,美兰区共有体育场地1856个,其中足球场地62个,篮球场地406个,排球场地209个。成功举办“海口杯”乡村排球联赛、“海口杯”青少年三人篮球联赛美兰站等体育赛事,在乡村排球联赛总决赛中荣获冠军。组织队伍参加“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并荣获亚军。 [32]
医疗卫生
2024年,美兰区共有卫生机构42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8个,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44个,门诊部6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67个,疾控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34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3张,乡镇卫生院床位115张,门诊部31张。卫生技术人员26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61人,注册护士1066人,药师130人。乡村医生中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为52.7%。 [32]
社会保障
2024年,美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计72255人,比上年增加3412人,参保率达98.6%,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发放人数共计25424人,比上年增加277人,发放率达100%。 [32]
2024年,美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010人,比上年增加84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31人,比上年增加411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85人,比上年减少27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88人,比上年增加297人。城乡居民月人均领取养老金金额357.03元,比上年增加53.56元。 [32]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文物保护
据2024年6月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显示,美兰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项。 [27-28]
非遗文化
美兰区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活跃于灵山地区的海南八音,扎根于三江地区的公仔戏、舞虎、盅盘舞、军坡节,以及流传于美兰老城区和4个镇乡村的传统美食之一的海南粉等。其中,灵山海南八音、三江公仔戏于2009年经申报并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4]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美兰区境内有东寨港红树林、海底村庄、东海岸、南渡江沿岸、白沙门海滩、新埠岛沿岸等景观。其特点是海岸带具有质美细白的沙滩、宽阔的潮间带、较浅的沿岸水域和滨海热带植物等,聚集着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风情、田园九大风景旅游资源。 [24]
- A级景区
海口白沙门公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六路,为AAA级景区。景区是一个开放性的市级休闲娱乐公园,2009年1月对外开放,建有海洋倶乐部、南国娱乐园、中国杂技马戏城、旅游服务中心、滨海体育运动区、儿童公园和解放纪念区场所。 [17] [24]
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兴洋大道东50米,为AAA级景区。景区规划总面积约1104公顷,并形成了“一心一带、一园两翼”,一心即热带农业国际会展中心,一带即共享农庄带,一园是田园牧歌农乐园,两翼为共享农庄配套区。 [17] [25-26]
- 乡村旅游点
名称 | 等级 |
---|---|
海口市演丰镇连理枝渔家乐乡村旅游点(山尾头村) | 五椰 |
海口市演丰镇瑶城美丽乡村(瑶城村) | |
海口市演丰镇芳园村(芳园国际艺术村) | |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美贴村乡村旅游点(美贴村) | 四椰 |
海口市美兰区大道湖村乡村旅游点(大道湖村) | 三椰 |
参考资料: [18] |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