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播报编辑
联想 lián xiǎng
基本解释
[Association of thoughts;Mental association] 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详细解释
冰心的著作:《去国·最后的安息》:”巴金《真话集·“小街”》:
英文翻译
1.To associate with something in thinking。
词语解释
动词,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反映在人脑中而有各种联想,有反映事物外部联系的简单的、低级的联想,也有反映事物内部联系的复杂的、高级的联想。一般来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出现,这便是联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一种观念的产生必伴以另一种与之相似的或相反的,或在过去经验中曾与之同时出现的观念的产生。17世纪英国哲学家J.洛克首次援用联想一词,此后它便成了心理学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19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T.布朗用“提示”代替“联想”,把联想律划分为接近、对比和类似3类。格式塔学派反对联想主义的联想论,主张联想不过是思维的综合作用。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20世纪初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规律学说。他认为心理学者所称的联想就是生理学者所称的暂时联系,并用条件反射学说解释联想规律的生理机制。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以刺激-反应代替联想。
②同一联想反复重复的次数;
③联想反应的分类以及每一类联想反应的次数。
例句
播报编辑
冰心《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联想方法
播报编辑
相似联想
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如:屎壳郎与耕作机。四川省有个姚岩松,他意外地发现屎壳郎能滚动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却拉不动比那块轻得多的泥土。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滚动土块的方法,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身动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机的动力犁放在后面呢。经过实验他设计出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单履带行走的微型耕作机,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
接近联想
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如:苏轼当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时候,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积起来,成了当时所谓的‘葑田’。苏东坡多次巡视西湖,反复考虑如何加以疏浚,再现西湖美景。有一天,他想到,如果把从湖里挖上来的淤泥堆成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既便利来往的游客,又能增添西湖的景点和秀美,多好啊。苏公妙计,一举数得。
对比联想
是指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例如,由沙漠想到森林,由光明想到黑暗等。对比联想反映出事物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种共同特性中却又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如红与黑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这是共性;但前者是由于物体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而反射红光的结果,后者则是物体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的结果,这是个性。
因果联想
因果律指对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湿,会想到可能是夜间下过了雨。在广告中常用这种因果关系揭示某种商品可以满足消费的某种需要,把商品观念和需要观念联系起来,以突出产品的个性。
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而想象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