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班直是宋代禁军体系中最核心的皇帝扈从部队,由殿前司直辖,主要负责御前宿卫与出行仪仗 [1] [4]。其建制可追溯至宋太祖强化中央禁军的改革 [1],分为骑兵诸班与步兵诸直两类编制,构成五重禁卫体系的核心屏障。南宋时期虽规模缩减,仍保留二十四班建制直属殿前司。该部队享受优厚待遇,极少外调参战以保存核心战力 [3]。
- 所属朝代
- 宋代
- 主要职能
- 皇帝宿卫与仪仗 [3-4]
- 管理机构
- 殿前司 [1] [3]
- 读音标注
- zhū bān zhí [2]
- 编组形式
- 骑兵诸班、步兵诸直 [3]
- 历史起源
- 宋太祖强化禁军改革 [1]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诸班直建制源于宋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的军事集权策略 [1]。北宋继承五代禁卫制度并强化分级管理,形成由殿前司统辖的诸班直体系 [4]。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兵力缩减至原额15%,经整顿后确立2245人定额,仍直属殿前司保持基本建制 [3]。
编制分类
播报编辑
诸班直实施差异化编组:
- 骑兵诸班:包括殿前指挥使班、金枪班等精锐骑兵单位,番号体系独立 [3]
- 步兵诸直:以御龙直、骨朵子直等武装卫队为核心,承担内层护卫职能 [3]
具体分支单位含殿前指挥使班、金枪班、御龙直等二十四班次,总称"诸班直" [4]。其中御龙四直(弓箭直、弩直、骨朵子直、御龙直)构成最内层防御体系 [3]。
职能与管理
播报编辑
该部队主要承担双重职责:
- 日常禁宫值守与皇帝出行护卫 [3-4]
- 宋代皇帝的贴身禁卫军 [1]
管理机构采用殿前司与枢密院双重体制:
- 殿前司负责名籍管理与日常训练 [3]
- 枢密院掌控选拔考核与军令调发 [3]
军事地位
播报编辑
作为禁军精锐中的核心力量,诸班直享有:
- 优先领取军饷与特殊补给 [3]
- 免除常规戍边与征战义务 [3]
典型例证为宋太祖拒绝派遣班直参与开宝二年(969年)太原攻城战,以保持核心武力完整性 [3]。这种"居重驭轻"的军事布局成为宋代强干弱枝政策的重要实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