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 音
- tóng xiù [1-2]
- 词 性
- 名词 [2]
- 引申义
- 金钱至上价值观的象征
- 语源出处
- 《后汉书·崔寔传》
- 相关成语
- 铜臭薰天
- 词义演变
- 从具体气味到抽象道德评判
词源考据
播报编辑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崔寔事迹记载,《后汉书》载"(崔烈)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论者嫌其铜臭。'"。此处"铜臭"字面指汉代官员俸禄中铜钱锈蚀的气味,暗讽崔烈以钱买官的卑劣行径。至清代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已出现"几把一座北京城闹得铜臭薰天"的用法,显示其语义扩展为对腐败社会风气的批判。
语义演变
播报编辑
古代汉语中"臭"(xiù)本指所有气味,如《周易》"其臭如兰"即指香气。伴随语言发展,"臭"的语义范围逐步缩小至难闻气味(chòu)。但"铜臭"作为固定词汇保留了古音古义,形成特殊的语言化石现象 [1]。明清小说中该词使用频率显著增加,如《儒林外史》通过'铜臭'揭示科举制度下的功利主义。
文化影响
播报编辑
该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义利关系的价值判断,常与"书香"形成道德对比。在语言教学中,"铜臭"作为典型古今异义词,用于说明汉字读音、词义演变规律。现代媒体使用"铜臭气"等表述批评商业异化现象,如2022年腾讯网汉字课将其作为剖析拜金主义的教学案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