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扩张是地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指国家通过政治或军事手段扩大其领土范围的行为。作为政治地理学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提出的“生存空间”理论中系统阐述,其理论曾为古典地缘政治学的领土扩张政策提供支撑。随着学科发展,领土扩张研究逐渐融入多尺度实证分析,但仍被视为理解政治地理学历史背景的关键要素。中国政治地理学在该领域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当前研究重点在于本土理论建构与西方思想的融合 [2] [4]。
- 中文名称
- 领土扩张
- 英文名称
- territorial expansion
- 定 义
- 国家、或团体、或个人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获得的所占据空间的扩大。
- 应用学科
- 地理学(一级学科),历史地理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 学科归属
- 政治地理学 [3]
- 提出者
-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4]
- 理论提出时间
- 1897年 [4]
- 中国引入时间
- 20世纪初 [2] [4]
- 法律依据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3]
- 公布年份
- 2006年 [1]
概念定义
播报编辑
领土扩张是指国家基于生存空间需求,通过政治、军事等手段扩展领土的行为 [1] [3-4]。这一地理学名词于2006年被正式定义,属于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1]。领土作为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其空间属性对国家权力至关重要,法律层面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制 [3]。
理论发展
播报编辑
- 1.西方学术脉络
- 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提出“生存空间”理论,认为领土扩张是国家获取资源的唯一途径 [4]。
- 古典地缘政治时期(20世纪上半叶),该理论被应用于英国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及德国纳粹侵略政策的论证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地理学转向多尺度化研究,但领土扩张仍被视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历史背景 [4]。
- 2.中国研究谱系
- 20世纪初,张其昀等学者引入西方地缘政治理论,开启中国领土扩张研究的萌芽阶段 [2]。
- 1980年代学科复兴后,王恩涌等致力于构建本土框架,探索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西方理论的融合路径 [2]。
学科现状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中国政治地理学在领土扩张领域仍以外源性理论为主,学科体系尚未完善 [2] [4]。未来需加强实用政策研究与批判性理论建构,以实现学科均衡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