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是由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著,2003年经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1]。该书是《资本论》第三卷的核心部分,聚焦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运行规律。
全书分为七篇,系统阐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机制、利润率变化规律及平均利润的形成,揭示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逻辑。通过分析商业资本、生息资本与地租等经济形态,探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书中正文与附录按时间顺序编排,辅以编者注释、索引及符号标注,例如方括号补充内容、汉语拼音索引及手稿引文标注,以便读者理解原始文献脉络。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作者:(德国)马克思(Marx Karl Heinrich) (德国)恩格斯(Engels Friedrich) 译者: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作变通处理。
目录和正文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
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马克思或恩格斯加的,引文中加圈。外,是马克思或恩格斯加着重号的地主。
在目录和正文中方括号[]内的文字是编者加的。
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马克思或恩格斯的原注。
《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地名索引》、《名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引文的出处中标有[P.]、[B.]、[M.]、[L.]者,分别为马克思的《巴黎笔记》(1843年10月 1945年1月)、《布鲁塞尔笔记》(1845 1847年)、《曼彻斯特笔记》(1845年)、《伦敦笔记》(1850 1853年)的外文缩写符号,符号后面的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分别指笔记本的编号和页码。
目录
播报编辑
费·恩格斯 序言
第三册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上)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二章利润率
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七章补充说明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价值
第十一章 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第十二章 补充说明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
第十四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第十五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十六章 商品经营资本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
第十八章 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
第十九章 货币经营资本
第二十章 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第二十一章 生息资本
第二十二章 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第二十三章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第二十四章 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
第二十六章 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十八章 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续)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七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