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南平王
- 晋 朝
- 司马祥
- 北 魏
- 元浑世系、冯诞、宋伏龙等
- 刘 宋
- 刘铄世系
- 南 齐
- 萧锐、萧宝攸
- 南 梁
- 萧伟、萧恪
- 陈 朝
- 陈嶷
- 唐 朝
- 李希烈、高崇文、钟传、赵匡凝
- 五 代
- 高季兴世系、刘隐
- 宋 朝
- 卢均、黎桓、李公蕴世系
- 西 夏
- 李睍
- 元 朝
- 秃鲁
晋朝
播报编辑
司马祥
北魏
播报编辑
元浑
元浑好弓马,箭术出众,深得太武帝喜爱,常侍奉太武帝左右。其后拜假节、都督平州诸军事、领护东夷校尉、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平州刺史,镇和龙。后又迁徙为凉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赐御马二匹,临镇清慎。其间深得百姓喜爱,还京时更得父老一同涕泣追送。太和十一年(487年),跟从北魏孝文帝圣驾巡方山时在道中薨。 [2]
元霄
元霄(拓跋霄),原名元飞龙,元浑之子,袭封南平王,后赐名元霄。身长九尺,腰带十围,容貌魁伟。雅有风则,贞白卓然,好直言正谏,朝臣惮之。高祖特垂钦重,除宗正卿、右光禄大夫。诏曰:“自今奏事,诸臣相称可云姓名,惟南平王一人可直言其封。”迁左光禄大夫。太和十七年薨。赐朝服一具、衣一袭、东园第一秘器、绢千匹。高祖缌衰临霄丧,哀恸左右,宴不举乐。赠卫将军、定州刺史,赐帛五百匹。谥曰安王。
元纂
元纂,元霄之子,袭封南平王。纂亦有誉于时,除恢武将军,进平西将军,领西中郎将,出为安北将军、平州刺史。景明元年,薨于平城。
元伯和
元伯和,元纂之子,袭封南平王。永平三年薨。赠散骑侍郎,谥曰哀王。
元仲冏
冯诞
冯诞,字思政,冯熙长子,长乐信都人,姿质妍丽。年才十余岁,文明太后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诫。然不能习读经史,故并无学术,徒整饰容仪,宽雅恭谨而已。诞与高祖同岁,幼侍书学,仍蒙亲待。尚帝妹乐安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除诞仪曹尚书,知殿中事。及罢庶姓王,诞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军将军、特进,改封长乐郡公。
宋伏龙
宋伏龙,冀州武邑人。476年五月,宋伏龙聚众谋反,自称南平王。郡县捕斩之。
胡琛
刘宋
播报编辑
刘铄
元嘉十六年(439),封南平王,历冠军将军、湘州刺史,累迁南豫州刺史、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改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刘劭弑立,以为中军将军,进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铄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余首。时人以为迹亚陆机,颇以自负,为此与刘骏发生矛盾。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刘劭弑文帝自立,刘骏起兵讨伐,铄归顺较晚。同年五月,刘骏称帝,铄进司空,赐药死,追赠侍中、司徒,谥“穆王”。 [3]
刘敬猷
刘敬猷,刘铄之子,嗣封南平王,官至黄门郎。前废帝刘子业景和末,召刘铄妃江氏入宫,使左右于前逼迫之,江氏不受命。谓曰:“若不从,当杀汝三子。”江氏犹不肯。于是遣使于第杀刘敬猷、刘敬渊、刘敬先,鞭江氏一百。其夕废帝亦殒。刘宋太宗即位,追赠敬猷侍中,谥曰怀王。
刘子产
刘子产,宋孝武帝刘骏第十八子,母徐昭容。刘铄的子嗣全死了,于是把刘子产过继给刘铄,袭封南平王。不久,刘子产也死了。
刘宣曜
刘伯玉
南齐
播报编辑
萧锐
南平王萧锐,476年-2025-08-07,字宣毅,齐高帝萧道成第十五子,母为李美人。齐武帝永明元年正月壬戌(483年2月5日),封南平王。延兴元年九月乙未(494年11月7日),萧锐被宣城郡公萧鸾所杀,时年十九岁。
永明七年(489年),出任散骑常侍,寻领骁骑将军。永明八年(490年),改任左民尚书。萧锐上朝勤谨,未尝以疾请假,受到了齐武帝的赞赏。永明十年正月戊午(492年2月14日),改任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永明十一年(493年),进号前将军。
萧宝攸
萧宝攸(?—2025-08-07),字智宣,《南史》作萧宝修,明帝萧鸾第九子也。建武元年,封南平郡王。二年,改封邵陵王。三年,为北中郎将,镇琅邪城。永元元年,为持节、都督南北徐南兖青冀五州军事、南兖州刺史,郎将如故。未拜,迁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丹阳尹,戍事如故。陈显达事平,出为持节、督江州军事、左将军、江州刺史。以本号还京师,授中军将军,秘书监。中兴二年(502年)谋反,宣德太后令赐死。
南梁
播报编辑
萧伟
南平元襄王萧伟(476—533),字文达,南梁太祖萧顺之第八子也。天监元年(502年)、梁朝建国,加散骑常侍,进督荆、宁二州,余如故。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十七年,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中大通五年,薨,时年五十八。 [5]
萧恪
陈朝
播报编辑
陈嶷
陈嶷,字承岳,陈后主陈叔宝第二子也。方正有器局,年数岁,风采举动,有若成人。至德元年,立为南平王。寻除信武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置佐史。迁扬州刺史,进号镇南将军。寻为使持节、都督郢、荆、湘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郢州刺史。未行而隋军济江。祯明三年入关,卒于长安。 [6]
唐朝
播报编辑
李希烈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命李希烈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他反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公元784年攻入汴州,旋称楚帝,年号武成。不久为刘洽所败,逃归蔡州,贞元二年(786年)被部将陈仙奇毒死。
高崇文
高崇文(746年—2025-08-07),字崇文,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高崇文生性朴厚寡言,不通文字,但却聪颖敏慧,才智过人。
贞元五年(789年)夏,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激战于佛堂原,大破之,迁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封渤海郡王。
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发兵围攻东川节度使李康。宰相杜黄裳力主讨刘辟,推荐时为神策军将领的高崇文为帅。唐宪宗乃拜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以士兵五千人,自长武城出兵。是年九月,高崇文连破刘辟军,八战皆胜,次年二月,段文昌开门投降。高崇文进入成都,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刘辟等二十余口被押送回京师,蜀境遂平。
元和三年(808年)冬,高崇文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南平郡王。
元和四年(809年)九月二十五日(11月6日[1]),高崇文病故,追赠司徒,谥威武。 [7]
钟传
钟传,洪州高安人。以负贩自业,时王仙芝猖狂,江南大乱,众推传为长,乃鸠夷獠,依山为壁,至万人,自称高安镇抚使。以州兵镇压王仙芝起义军,入据抚州,被任为抚州刺史。又据洪州(南昌),唐僖宗擢升钟传江西团练使、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中书令,爵颍川郡王,又徙封南平王。
赵匡凝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赵德諲之子。历任忠义军节度、山南东道管内观察处置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中书令、兼襄州刺史、上柱国、南平王、检校太师、荆襄节度使、楚王。
五代
播报编辑
刘隐
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初四日,后梁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师,兼任中书令,封南平王。
高季兴
高从诲
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谥号文献王。
高保融
高保勖
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被宋朝赠侍中。
高继冲
高继冲(公元943—2025-08-07),字成和(一作字赞平),五代十国末期南平国君主。为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后继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南平亡。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去世。
宋朝
播报编辑
卢均
李睍
黎桓
黎桓(Lê Hoàn,941年-1005年),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980年至1005年在位。黎桓是丁朝的开国功臣,担任十道将军殿前都指挥使。980年被军队拥立为帝,改年号天福,定都华闾。1005年三月,黎桓去世。
李公蕴
1017年(顺天八年),乾元殿震。宋真宗封王为南平王。
李德政
李德政,又名李佛玛(Lý Ph?t Mã)李公蕴之子,越南李朝第二任君主。宋朝加封其为交趾郡王,进封南平王。
李日尊
李圣宗(Ly Thánh T?ng 1023年-1072年)讳李日尊(Ly Nh?t T?n),越南李朝第三代皇帝,1054年—1072年在位。李朝太宗李佛玛第三子,母金天皇太后枚氏。宋朝加封其为交趾郡王,进封南平王。 [9]
李乾德
李仁宗(Lý Nhân Tông 1066年-1127年),讳李乾德(Lý Càn ??c),越南李朝第四代皇帝,1072年-1127年在位,是越南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是李圣宗长子,猗兰元妃黎氏所生。宋朝加封其为交趾郡王,进封南平王。
李天祚
李英宗(Lý Anh Tông)名李天祚(Lý Thiên T? ,1136年-1175年),越南李朝(越南语:Nhà Ly)第6位皇帝。1138年-1175年在位,享年40岁。
李天祚即位后,宋朝就下诏册封其为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安南都护、上柱国、交趾郡王,绍兴二十五年进封南平王。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大宋皇帝册封李天祚为安南国王。
元朝
播报编辑
秃鲁
秃鲁,禾忽子。至元九年(1272年)从皇子西平王奥都赤征建都蛮,封南平王,赐龟纽银印,仍赐金、银符各五,及所部有功者三十五人银钞定,卫士人各马三匹,从者一匹。明年,换驼纽鋈金银印,命镇守六盘山。及闻其父禾忽已附海都,即于十四年(1277年)冬举兵反。安西王遣巩昌总帅汪惟正等西讨,败秃鲁于武川,获之。
秃鲁以有罪宗王子弟的身份,随其父参加蒙古征伐南宋的战争,至元九年受封为持银印龟纽等级(五等)南平王,至元十二年逃离驻地回到窝阔台汗国,可以说他自始至终参与了海都与元朝政权的军事对立,也就是说自他回到窝阔台系阵营起,就放弃了在元朝政权的所有利益,成为了元朝政权的敌人,所以在元朝文档中仅有一个至元九年记录。 [10]
铁木健
铁木健,元朝时汉人,传说封南平王,食邑湖广行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铁改余氏的祖先,生于13世纪中后期,卒于14世纪中叶。铁木健的九子一婿,传说都考中了元朝的进士,任职情况为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但是,查遍《元史》、《元代进士辑考》、《湖广通志》、《黄州府志》、《麻城县志》、同期名人笔记,遍访其他姓氏的同期麻城移民,都找不到铁木健及九子一婿的痕迹。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岱玉在2008年《<元史·诸王表>补证及部分诸王研究》一书中指出:“从铁改余氏族谱所记录的南平王铁木健的几个儿子均为元朝进士、任太守的情况看,他们完全不懂元代诸王不出仕不尚科举及元代无太守之职的情况,胡编乱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