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东路是北宋和金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辖境涵盖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局部地区 [2] [4]。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河北路初分东、西两路,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分立为河北东路与河北西路,治所设于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下辖3府、11州、5军及57县 [1] [4]。金初沿袭宋制,正隆年间(1156-1161年)迁治所至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缩小,下辖2节度州、6刺史州 [3]。蒙元时期并入中书省,结束独立建置 [4]。
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以白洋淀、子牙河为地理分界,属黄河水系冲积区。作为宋金北方战略要地,曾设塘泺防线抵御北方民族,农业与商贸较为发达 [4]。因史料缺失,具体经济数据未详载。
- 中文名
- 河北东路
- 朝 代
- 北宋、金朝
- 位 置
- 今河北地区
- 本 质
- 地方行政区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北宋时,河北东路包括三府——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五军-- 德清、保顺、永静、信安、保定以及县五十七等。辖区包括今天河北省南部与东部,山东省,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局部地方。
1129年三月,金国任命刘豫移居东平府,为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管理大名府、开州、德州、濮州、滨州、博州、棣州、沧州。1130年七月,在完颜宗翰的策划下,刘豫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国都在宋朝的北京大名府。刘豫于九月初九(2025-08-06)正式即位皇帝,年号奉金朝正朔。1137年,金熙宗废刘豫为蜀王并且废除齐国,该地正式纳入金朝直辖范围。
金朝灭亡后,蒙元将河北东、西路并入中书省。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